甘遂
为大戟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水肿,膨胀,胸胁停饮
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为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膨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注i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如二气汤(《圣济总录》);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伤寒论》)。另可与大黄、阿胶配伍治疗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2、风痰癫痫
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临床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济生方》)。
3、疮痈肿毒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现代临床用化瘀膏(青核桃枝、参三七、甘遂、生甘草)外贴,治疗乳腺肿瘤。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1、《神农本草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积聚,利水谷道。”
2、《珍珠囊》:“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热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
3、不良反应
1)甘遂的毒性作用较强,连续静脉给药7天,可见心、肝、肾的中毒性组织学改变。
2)甘遂注射液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3)本品内服过量,其中毒反应为腹痛,剧烈腹泻水样便,呈里急后重感;如服量较多可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脱水,呼吸困难,脉搏细弱,体温下降,谵语,发绀等症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从今天开始美伶营养将给大家介绍药食同源的食材,以便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食材,做到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