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旺旺集团的创始人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

欢迎来到中国品牌故事讲坛!

上期我们讲了旺旺的品牌文化及故事,我们这期来聊一聊旺旺的创始人。我想大家都通过上期的讲坛知道了旺旺集团的规模及企业文化。

01

接下来,我重点来讲一下旺旺集团的创始人——蔡衍明先生。

人物的简介

蔡衍明先生于年12月27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是一位了不得的企业家。他是旺旺集团创办人,中国时报集团最大股东,现任旺旺食品集团的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被外界称为“米果大王”。

02

蔡衍明年4月任旺旺食品集团主席;年5月28日,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年11月,拿下中时集团经营权。旺旺的前身宜兰食品工业公司,年创立之初,主要是从事外销食品罐头的代工制造。在罐头食品工业转趋没落之际,蔡衍明接下父亲的棒子,构思转型大计,因缘际会投入制作米果的行列,并一炮而红。

人物的生平事迹

初出商场的蔡衍明,抱着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前后花了两年时间,与年逾六十岁的日本前三大米果制造商岩冢社长交涉,以诚心打动对方,点头同意输出岩冢米果制造技术到当时还亏损累累的宜兰食品,完成外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

03

站稳台湾后,在邓小平年南巡深圳为经改加温之际,蔡衍明也带领旺旺由毛泽东故乡湖南出发,展开“西征大陆”工程。

一开始,蔡衍明透过大型的“郑州糖酒会”,向大陆消费者推广甚为罕见的米果产品,一周内接到高达三百多个货柜的订单,工厂赶工生产后,却没人依约拿现金来领货。

眼见几百万包的仙贝,旺旺仙贝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各级学校,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人手一包。没想到,学生试吃后反应良好,无意间为蔡衍明培养出坚实的顾客基础。

03

旺旺刚到湖南设厂时,湖南连出租车都没有,但以“第一家投资湖南”的台商身份,获得湖南当地领导大力支持,提供各式各样的优惠,集团在大陆营收倍增。

在内地的投资额达5亿美元。年11月,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在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富邦金董事长蔡明忠、联合报总管理处总经理王文杉等多个企业老板以及多位中时老臣子的大力支持下,以一笔由香港汇丰、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瑞士银行(UBS)、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及香港东亚银行等多间外资金控合力筹组的新台币亿元借贷(由汇丰及UBS牵头贷款)击败壹传媒集团的竞争,以个人名义拿下中时集团经营权,统包中时集团旗下的中天、中视、中时、工商时报、时报周刊及网络媒体。

蔡衍明进军电子媒体企图强烈,年标购台视股权失利之后,计划买下东森电视股权,但功亏一篑。这次余建新决定出售三中的计划,让蔡衍明一圆经营电视台的媒体梦。

年,53岁的他以43亿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位居第位。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月15日公布年华人富豪榜,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成为台湾新首富。

人物的创业史

出身于台北富贵家庭的他,在家里排行老幺,从小就深受父亲宠爱,不爱读书,却爱当老大,他曾回忆说:“以前念书的时候,早上起来,窗户打开,楼下的人都在排队等我逃课。因为我口袋零用钱多啊!”

对蔡衍明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来自电影与街头,在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电影,从小看到的世界便与一般人不同。对于读书,他毫无热情,他反而觉得“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

04

19岁时,蔡衍明的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宜兰食品厂。因为父亲没有时间经营,蔡衍明便主动请战去厂里当起了总经理。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他回忆说:“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虽然一时还摸不中生意的命门,但蔡衍明还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OEM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一年多下来,蔡衍明赔掉一个多亿,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凡事要强的蔡衍明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讨厌败家子的名声,为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后性情大变,“我以前很乐观、很招摇,拜把子一大堆。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动收敛,因为一个人成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

05

一直寻求东山再起的蔡衍明三年后终于发现机会。他观察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便盘算着从事日本米果生意。23岁的蔡衍明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希望与其合作。一开始,64岁的桢计作社长对这个合作很不赞同,怕小伙子办事不牢,坏了自己的名声。

蔡衍明锲而不舍,两年后,他终于用诚心打动了桢计作。

在获得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后,蔡衍明便很快推出了旺旺产品,并迅速占据了台湾米果市场老大的地位。年,蔡衍明在台湾的生意已经相当成功,但台湾市场的局限性太大,“不够刺激!”对于为何选中大陆,蔡衍明的回答相当中肯,“我不会英文,不去内地还去哪里?”和其它台商不一样,蔡衍明并没有选择沿海城市,而选择了湖南。

理由是旺旺投资额仅仅千万级别,在外资汇集的沿海城市,不会引起政府重视,而在湖南,旺旺作为当地第一家台资企业必定能得到许多优惠政策。另外,湖南充裕的稻米资源又使原料供应有了保证。

此后的发展印证了蔡衍明独到的眼光。

旺旺在内地的开局并不顺利。最初,蔡衍明计划通过郑州糖酒会这个窗口,向内地经销商介绍米果产品,也收到三百多份订单,但是,会后却没有经销商来交钱提货。这让蔡衍明有点措手不及,员工提议将产品运回台湾,但蔡衍明觉得这样一来会产生大量的运输成本,于是仍决定将产品在内地出售。

两个月过去了,销售仍然没有起色。眼看食品就要过保质期,情急之下,蔡衍明决定将这批产品分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同学试吃。没有想到试吃活动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旺旺食品独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装立即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旺旺”的名号不胫而走。

蔡衍明抓住时机,以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增加宣传力度,“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台词很快人尽皆知,可爱的旺仔贴画更是随处可见。

旺旺一炮打响,在大陆投产的当年就创收2.5亿元人民币。年,蔡衍明决定将旺旺挂牌上市,当时,在台湾申请上市的程序非常复杂,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纳中国企业去当地交易所上市,于是蔡衍明舍近求远,选择在新加坡挂牌。

但是,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控股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市盈率一度到达40倍。

07

在高盛等投行的建议下,蔡衍明决定转投港交所。

不过精打细算的蔡衍明不甘心让投行与私募狂分利润,他做了一个相当江湖的决定,用自己的团队替代专业私募。

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高盛(亚洲)、瑞士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

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蔡衍明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

这一回,蔡衍明不仅让外界体验到了他的决策之大胆,还看到了其行动之迅速。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港交所,他前后只用天。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公司的重组,把核心业务食品饮料业务单独剥离在港上市,医院、酒店、房地产等业务则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为其家族私有,成为业界公认的近两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经典。

人物的荣誉

排名第一的蔡衍明。他的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大陆市场。该公司在中国一些行业部门的业务或许确实有所放缓,但其零食、米饼、乳制品和果汁业务持续增长,上一财年的营收达到了29亿美元。有如此强劲业绩的支撑,再加上他在媒体、房地产、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领域不断的扩张,蔡衍明的财富一路攀升至80亿美元。

这家家族企业从前身宜兰食品工业贸易公司一路走来颇为不易。尽管其产品在大陆赢得了众多拥趸,然而在台湾本土,其所吸引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