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这种吃食,叫压饼,是晋东地区的一道干粮,呈圆形,直径30厘米左右,做的好的薄如蝉翼,香脆可口,作为一种消磨时间的小食,很是不错。葱花、五香、椒盐,芝麻,榆钱,想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可以确定,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味道。压饼是上世纪7、80年代一种改善伙食的佳品,它的食材是玉米面粉,在一种叫做压饼鏊子的器具上做成。具体做法是:先将玉米面粉用水调成糊状,稠稀程度全靠自己把握,看季节也会在其中加一些例如花椒叶一类的提香之物,然后用一把小勺舀到已经提前放置大火上受热的压饼鏊子上。这个压饼鏊子用钢板制成,是两片大约直径40公分的圆形钢板绞合一起,并且带有长长的手柄。烧压饼时,人们一只手通过手柄将放置大火上已经烧热的鏊子的上面一片抬起来,小勺中的玉米面糊倒入铁鏊子下面这片的正中间,然后将上面的这片铁鏊子放下来夹紧玉米面糊,然后上下反复翻烤几次后即可。由于是通过挤压的方式将一小勺的玉米面糊摊匀,并且反复翻烤这个鏊子以便加热均匀,最终把饼子焙干,所以便将这种食品起名为压饼。因为是粗粮所做,富含膳食纤维,农家所做,没有任何添加剂;又薄又脆,吃多也不会增肥;由于是用鏊子焙干的,几乎没有水分,保存起来很是便利。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做压饼,有像现在一样酥脆可口的,也有厚一些、软一些可以当做干粮或者主食炒着吃的。口味嘛,有咸的、有甜的、还有用花椒叶子、小葱加盐后那种咸中透着清香的,不一而足。当年,做压饼一般都是兄弟姐妹当中的大孩子做,在大的煤火边,做压饼的流着汗水,旁边看的小孩子流着口水。妈妈说“那个时候,我们压饼一压就是一大摞,一开始压饼鏊子不是每家都有,得互相抽借,后来家家户户想方设法都做了压饼鏊子,咱们家就有两个,哎,现在都不做了,什么都是买,那是什么口味,你们还说好吃,哪有我那时候做得好吃!”。母亲话匣子打开了,日子也好像倒退到那个年代,“压压饼最好吃就是加花椒叶子,花椒叶子捋下来后用井水一冲,黄绿黄绿的,加到玉茭面糊糊里,搅匀了,可是好看了”,“一吃上花椒叶子压饼,那年的所有树木叶子就都长齐了,花椒是最晚长出来叶子的”,“一吃上花椒叶子压饼,就能够纳鞋底子了!”以前的年代,很多吃食都是自己家里加工。同样的东西,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口味、形状。同样的东西,还会体现各家的经济状况、女主人的手巧程度。当然,现在是想吃什么都有,尽管很多是机器生产却会打上传统手工艺的旗号。万能的淘宝和京东,还有各种购物和直播平台什么时时处处都在方便着人们。人文和历史,专家讲起来是刷不完的PPT,说不完的车轱辘话,翻也翻不完的大部头书籍。在民间,人文就是一个地方和另外一个地方不同的方言、风俗、吃食、古老的院子,包括红白喜事的各种讲究。历史就是你祖宗、他祖宗、我祖宗,还有逢年过节给各种神仙和祖宗燃香烧纸上供。人生小历史,历史大人生。很多东西都会逝去,起初会有些许痕迹,但是时间一长,就和风中的蒲公英,很容易就吹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