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叶下珠,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名真珠草,潮汕名软枝叶下珠、珍珠草等,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的带根全草。叶下珠之名,见于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日开夜闭、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症指南》,真珠草《本草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草药》,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珠仔草、红骨畸层珠子草《台湾药用植物志》,粟杨梅、杨梅珠草《浙江药用植物志》,叶下珍珠、十字珍珠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疳积草(浙江),夜盲草(福建)。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茎直立,分枝侧卧而后上升,通常带紫红色,具翅状纵棱。单叶互生,呈两列;几无柄;托叶小,披针形或刚毛状;叶片长椭圆形,长5~15mm,宽2~5mm,先端斜尖或钝,基部偏斜或圆形,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下面叶缘处有1~3列粗短毛。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2~3m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一朵开花;萼片6,雄蕊3,花丝合生成柱状,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无退化子房;雌花单生于叶腋,宽约3mm,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体,萼片6,卵状披针形,结果后中部紫红色,花盘圆盘状,子房近球形,花柱顶端2裂。蒴果无柄,扁圆形,径约3mm,赤褐色,表面有鳞状凸起物;种子三角状卵形,淡褐色,有横纹,花期5~10月,果期7~11月。(《中华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草部下·真珠草》(卷五P—):“此草叶背有小珠,昼开夜闭,高三、四寸,生人家墙脚下,处处有之。癸亥,予寓西溪看地,见山野间道旁有小草,叶如槐而狭小,叶背生小珠,如凤仙子大,累累直缀,经霜辄红,询土人皆不识,偶归阅指南,始悟此即真珠草也。薄暮取视,其叶果闭。”
甘淡、微苦,凉。归肝、脾、肾经。
清热解*,利尿消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结膜炎,*疸型肝炎,*蛇咬伤。
验方
叶下珠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其易得,故可鲜用,鲜用效果佳。尤其对竹叶青蛇咬伤有特效。本品有高矮两种,高者叶下球形果稀少,矮者叶下球形果多。矮者较高者效果佳。
鲜叶下珠五十克,鲜马鞭草四十克,隔水炖加米酒少许(三滴)。
叶下珠根适量,洗净放嘴里嚼烂,汁吞下,渣外敷伤口。
鲜叶下珠五十克,鲜马鞭草四十克,鲜溪*草五十克,隔水炖服。
叶下珠三十克,马兰三十克,煮水冲红糖服。
鲜叶下珠四十克,猪肝八十克,隔水炖服。
叶下珠三十克,猫须草二十克,金丝草二十克,水煎服。
鲜叶下珠五十克,猫须草四十克,米酒少许(三滴),隔水炖服。
刘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