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意盎然,花气薰人黄庭坚草书经典赏析 [复制链接]

1#

宋*庭坚花气薰人帖纸本墨笔30.7x4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庭坚出身于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山谷晚年为新*排斥,谪居四川期间,书法大进,从张旭、怀素得到启发,线条更为解放,以较圆劲的长线绦构成纠缠的线,如“李太白忆旧逝诗卷”是他草书的极品。自谓观当地船夫荡桨而悟笔法,运笔多如划桨拨水,节节涩进顿挫。此卷笔势开阁,如长枪大戟荡漾空际,昂藏傲岸,英气逼人,笔法精奥,为晚年力作。


  “花气薰人”是*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个字的小诗,以随意自在的笔法写来,把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安仪周)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收藏家。

比起*庭坚其他草书作品,《花气薰人帖》多了些许雅致与从容。与《廉颇列相如传》和《太白忆旧游诗》相比,《花气薰人帖》少了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的感觉,行距比加大,显得很疏朗,书写状态也很从容,是*庭坚作品中难得的安静与文雅的作品。前三行的行距相对比较大,字的处理,整体比较收敛,放纵的地方是第一行的“人”,是横向的放纵;第二行的“中”,是纵向的放纵。如果给每一行画一条主线,都是斜线。出现了几处的错位,第二行第二字"情"明显错位,并且向右倾侧。第三行“讨”有明显的倾斜,与上面的字错位。第四行“滩”明显与上面错位。这几处错位增强了整行的顿挫的节奏感,似乎给这个题的平稳节奏增加了一些动感。从字的分组状态看,第一行“花气薰”是一组,“破禅”是一组。第三行"年春来"是一组,“讨思何所”是一组。明显的分组,营造了音乐般的鲜明节奏。

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祐二年(),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後,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於作诗。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釋文: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宋*庭坚花气薰人帖局部

作品资料

黃庭堅(-)字魯直,號涪翁,江西分寧人。二十三歲中進士,歷官山西太和知縣,校書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鄂州、涪州、戎州、宜州等知州。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游蘇軾門,世稱「蘇門四學士」,尤長於詩,與蘇軾齊名。書法淵源多種,主要受顏真卿、蘇軾和南朝刻石<瘞鶴銘>影響,紹聖元年()貶黔中,見懷素草書<自敘帖>,受到很多啟發,用筆趨於圓勁,多連綿草勢。

业务联系(可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