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有条件批准国家1类新药甘露特纳胶囊(GV-)上市,用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本文重点介绍GV-的作用机制和发现过程。
全文字,阅读时间4分钟。
————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Aβ假说是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假说之一。Aβ由前体APP剪切而来,AD患者的Aβ往往比正常人高数倍,尤其是Aβ(1-42)更易聚集,形成淀粉样沉淀,引发神经*性。
针对Aβ靶点,跨国药企进行了前仆后继的实验,从早期针对Aβ不同表位的抗体,到后期针对寡聚Aβ或纤维样空间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但无一例外的均以失败告终。Aducanumab本来在今年5月宣告失败,最近却因更大数据集的有效证据宣布准备递交上市申请。尽管2项类似的三期临床一项有效,一项无效,百健也承认不清楚原因,但面对巨大的临床需求,仍准备递交上市申请。这一消息令百健股价应声上涨亿美元。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对寡糖类药物有多年研究经验,耿美玉课题组基于糖胺聚糖(GAG)可与Aβ相互作用,通过理性设计、借助特定降解技术,基于Aβ芯片从糖库筛选了这一候选海洋寡糖类化合物(一组甘露寡糖二酸混合物,还涉及后续的优化控制比例等问题)。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分析发现GV-结合Aβ的表位为HHQK、SNK两个位点。其中VHHQKL为肝素结合位点,可以掩盖α分泌酶的剪切位点。结果是抑制了Aβ的聚集,且可使寡聚Aβ解聚成无*的单体(部分为推论)。
但由于多个Aβ抗体折戟三期临床,以及GV-作用机制中存在一些推论成分,且GV-很可能存在多重作用机制,耿美玉团队对此进行了持续的深入研究。随后发现脑-肠轴在GV-的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肠道微生物和炎症调节,起到治疗AD的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年9月6日的CellResearch上,获得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