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宝四羊方尊迷踪记,河北广宗跳出来说那是 [复制链接]

1#

四羊方尊是最有故事的国宝,本文讲述的好多内容,大家看了,估计有人会惊掉下巴,怎么会如此多戏份呢!

01羊头壶

年4月底的一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是个好日子,湖南宁乡县*材镇月山铺村的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正在离家不远的转耳轮山一个叫战野垅的山坡地里翻土整畦,准备插种地瓜秧。

网络配图

在那个战乱频频、烽火连天的年代,家贫的姜家人口众多,仅靠着爷爷做豆腐和父亲打短工勉强维生,种些地瓜至少可保一家子不至于挨饿。三兄弟挖着挖着,只听“咣”一声,把姜景舒的手臂都给震麻了,肯定是又挖到石头上了。另两兄弟开玩笑说:恭喜,恭喜,挖到宝了!

17岁的姜景舒,牛脾气一下子上来了,什么个破石头,去年收地瓜时,在该处也挖到它,这回又碰上,非把它彻底清出来不可,免得今后又碍事。

于是,招呼兄弟一起上,为防止锄头打到石块起刃,三人这回可没蛮干,先刨开上层的土块,土窝里很快就露出了一截黑乎乎的大家伙,似乎是个铁疙瘩,这下,三兄弟来劲了,荒郊野地里的铁家伙兴许是个宝贝,因为附近经常也有人挖到宝,再不济,废铁也能值几个钱。

三兄弟紧掏慢抠,终于将这铁疙瘩起了出来,还挺沉的,发现布满泥土的它,有小腿高,造型古怪,不是瓶子也不是缸,其两端是方形,中间塞满泥土,可能是空心的,腰身四周附着四个羊头,虽全身沾满泥土,但那蜷曲的羊角还是很容易辨认。

说到这,大家应该都猜出了吧,这铁疙瘩就是我们在中小学课本上看到的国宝—四羊方尊。它这回出土以后的故事,波澜起伏,精彩得不要不要的,有许多不为众人所知的秘史。

姜家三兄弟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个宝贝。开心够了后,接下来就是把羊疙瘩上的土块抓掉,把中间的泥土掏空,由于器物身上凹凸花纹众多,土粘得牢,不好清理,也不知是哪个兄弟,想到了用锄头敲击,把土块震落。

只听“嘭”的一声,接着就是“啪”的一下,宝贝的口沿被敲下一块巴掌心大的碎片,三兄弟顿时傻眼了,没想到这铁家伙这么不经敲,再也不敢胡来,还是拿回家里刷洗算了。

三兄弟还是有点小聪明,觉得不能太早回去,怎么也得等到天黑后再回,以免在路上被人撞见,徒生是非。

可是天色尚早,三兄弟将羊家伙稳稳放在一边,拿些杂草盖着,然后有一搭没一搭地继续刨地,盼着天黑;当然,他们也讨论着这家伙到底值不值钱,值几个钱,它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以前是做什么用的;看着有点像壶,姑且就叫做它羊头壶吧。

终于天黑了,三兄弟收拾好东西,轮流抱着羊头壶回家;快到村口时,赶紧脱下衣服把宝物包住,一件不够,得两件。乍暖还寒的四月天晚上,穿着单衣,怀抱用衣服包着的东西,且行色匆匆,还气喘吁吁的三兄弟,路上难免被撞见的人起疑,只好随便应付几句,搪塞过去。

到了家里,全家人都很高兴,老天爷开眼,也轮到自家捡到了宝;饭后,三兄弟就拿水来,把羊头壶洗涮了个干净,这回可不敢使大劲了,然而还是被他们洗下了两块羊角残片,估计是原先挖碰或敲击时震裂了,一洗涮就脱落了下来。

洗去*泥的羊头壶,露出了它本来的黑沉沉面目,上头有点锈斑,并无光彩,但那活灵活现的羊头,遍布外身的精美纹饰,端庄古雅的造型,还是让没啥文化的一家人直呼好看、漂亮。美中不足的就是大口沿上缺了个巴掌大的口子,想把敲下的那块给拼上,但无论如何都拼不住。他们将羊头壶称了下,足足有70多斤。

大洋

姜家人将羊头壶隐藏了一小段时间后,就小心翼翼地托人找卖出途径,好在长沙周边一带在民国时期,盗墓者众多,地下文物贩卖乃家常便饭,四里八乡几乎都有文物贩子的眼线。

没多久,*材镇下河街的万利山货号的老板张万利就找上门来,这个山货行只是掩饰,他真正的生意其实是盗卖文物。张万利是当地保长姜代秋等人牵线介绍来的,他们跟姜景舒的父亲姜佑才说好了要抽成。

张万利一看到这件宝贝,眼睛都直了,可他还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仔细地查看着器皿上的纹饰,还用手摸搓宝贝上的羊角,挑着毛病,说怎么缺了个口,这样就不怎么值钱了。

整个交易过程都是大人们在主持,根本轮不到17岁的姜景舒插话,他在边上只能干着急;当张万利、保长问起缺失的那块哪去了,姜景舒气嘟嘟地说,那块在半道上丢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回,同时偷偷使眼色给家人,示意不要吭声。

至于宝贝到底能卖多少钱,姜家人心里也没个数,保长等中间人毕竟是见过一定世面的,主要由他们出主意,最后一番讨价还价,以块大洋成交,扣掉中间费,姜家实际到手大洋。

虽被保长他们狠狠赚走一道,心里颇为不爽,但块大洋对那时贫穷的姜家来说,绝对是笔天大的财富,也就高兴地认了,毕竟是天降横财,要知足。

捡到宝的山货行老板张万利,按下心中的狂喜,还连声说,这单买卖可能要亏,让姜家人好好找残缺的那块,若找到,一定要通知他,到时可补点钱给发现者小姜。

张万利把羊头壶带到店铺里,便连夜派人到长沙西影楼,找道上的生意伙伴—怡丰商号老板赵佑湘,并特意交代说,有大货,你赵老板要带足了钱再来看货。

赵佑湘与张万利是老交情了,听他这么说,知道他一定搞到了“大货”,于是连夜搜集所有的现钱,第二天一大早就直奔多里外的*材镇。

不料,他来到万利山号货行时,却见大门紧闭,门上还贴着湖南省*府的封条。

“不会吧,省府的人怎么会这么快?已经把宝物收走了?不可能吧!”赵佑湘暗自嘀咕道;不死心的他找了个地方暂住下来,看看情况到底如何。

张万利其实并没有被抓,他在被查封之前就已带着羊头壶躲了起来;原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省盗掘古墓现象十分严重,*府有文物不得擅自挖掘走私出口的规定,若有违反,严惩不贷。而这次查封并不是因为羊头壶,而是在此前不久,省府缴获了一批准备走私海外的文物,其中就有万利山货号老板手中卖过去的。

张万利派人暗中联络了赵佑湘,赵佑湘忐忑不安地跟着带路人,七拐八弯来到一户人家,敲门一看,果然是张万利。

进到里屋,张万利郑重地将盖在宝物上的红绸揭开。赵佑湘不由得“哇”一声,连说:“好货,好货!”。

张万利直接大口开价大洋,只多不少,但赵佑湘只带了块大洋,没能直接成交;不过,赵佑湘把带来的大洋作为订金,两人约定三天内取货,否则就另寻买主、退回订金。

赵佑湘迅速赶回长沙,考虑到自己没办法独吞这只“羊”,就找到了原来认识的,同是古董商的杨克昌等三人,说宝贝如何、如何的好,已经初步和卖家谈好了要,大家一起筹资购买、分利。

四人一共凑了多大洋,当然是赵佑湘隐瞒了张万利大洋的口头价,想赚中间回扣。

四个人拿着钱,兴冲冲赶到*材镇,由于杨克昌三人盯得紧,赵佑湘还没来得及和张万利私下做局,买它个块大洋;张万利也猜到他们4人有备而来,肯定会多带钱来,于是,不顾原先和赵佑湘的约定,一口咬定,非一万大洋不卖!这下把赵佑湘的如意算盘完全打没了。

他们5人个个都是人精、奸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杨克昌等人也是识货的主儿,他们仔细查看了羊宝贝后,认定这是件稀世珍宝。经过反复谈判,最后还是按张万利的0块大洋成交,不知多卖的里头是否还有赵佑湘的猫腻。

03地窖

赵佑湘、杨克昌等四人连夜将宝物运回到长沙县靖港镇某商号内寄存,并私下在圈里放出风声:有大货要出手。

很快就有消息传回,说长沙市某巨商愿意出10万大洋购买,还有在长沙的日本古董商愿意出48万大洋买走,但不知消息是否属实,反正可以卖出大价钱,豪赚一票。

然而,各怀*胎的赵佑湘、杨克昌等四人,日夜守护着这个宝贝,一步也不愿离开,生怕自己一走开就被其他人跳脚。

但是光守着也不是办法,地处偏僻的商号,别人也找不到啊,得赶紧派人出去联系大买家,特别是那个日本古董商,免得夜长梦多。于是,他们商定,暂定价20万大洋,要看货得先付10万订金。

可是派谁进城,怎样轮流呢?赵佑湘提议,抽签定人,谁抽到就谁去长沙找买家。

第一个抽到的人是杨克昌,他回房拿好东西,准备进城;他还是有点不放心,出门后假意在附近转了一圈,又悄悄地潜回到商号,躲在门外偷听赵佑湘他们三人有什么举动;这一听不打紧,屋里的三人正在密谋甩掉他,悄悄把宝物转移。

杨克昌气得七窍生烟,事已至此,进去理论也只怕凶多吉少,他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愤怒,悄悄地翻墙离开。

你们不仁,也休怪我不义,杨克昌直奔长沙县*府、警局,举报赵佑湘等人盗卖国宝。

县长张翰仪为防止奸商将文物卖给外国人,立即派出保安特务队,在杨克昌的带领下,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赶到靖港镇存放宝物的房间。

特务们直接踹门进入商铺,结果里头一个人也没有,他们把整个铺子里里外外搜了一遍,啥也没找到。

特务队长瞧着杨克昌:“小子,你举报的宝物呢?那3个文物贩子呢?你小子敢提供假情报戏弄我们,休怪我抓你进大牢”。

杨克昌听了直哆嗦,赶忙说:宝贝原先就在商号里,你看,桌上的这块红绸布就是包那个古董用的,这上面的还有古董底座压出来的印痕呢。还有,从我离开这间屋子到现在,不超过2个小时,他们3人带着那么重的古鼎,肯定走不远,一定是藏在附近。

杨克昌再次来到后院仔细搜寻,终于在后院草地上,发现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印迹,和绸布上的印痕一模一样。特务们来到后院,经过一番搜查,在后院的石凳旁,发现了地窖,众人一拥而上,在地窖里找到了那个羊头壶和赵佑湘3人;原来是赵佑湘他们听到附近的狗叫声,匆忙携宝物藏进地窖。

04周代古鼎

当年的8月27日,中央社发布了《宁乡*村发现周代古鼎》的新闻,称:“本市成功破获了一起文物走私案。几个古董贩子,合资收购一件新出土的“周代古鼎—羊头壶”,并且准备以48万大洋的价格卖给一个外国商人。正在双方准备接洽的时候,有人向*府部门举报。长沙市保安处特务队立刻出动,一举将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并且收缴了“周代古鼎——羊头壶”。

长沙的《力报》《国民日报》《观察日报》均刊登了这则新闻。

“周代古鼎”被送至湖南省*府,很快就摆在了刚从淞沪前线转任湖南省*府主席的张治中将*的办公桌上;张治中带兵打仗行,但对文物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虽觉得羊头尊造型确实好看,倒也没太在意,这方尊四四方方,豁口敞亮,干脆就把它当作临时大笔筒,把一些资料、笔墨等通通往里放。

名将张治中

3个多月后,日寇进逼长沙市,张自忠才匆匆将周代古鼎交给湖南省中央银行,与*金、美钞等一同严密保管起来。

年11月初,武汉沦陷,长沙市岌岌可危,迫于严峻形势,国民*湖南省*府和省银行均要迁往沅陵。

为了不让完整的长沙城落入日寇之手,当局决定实行“焦土*策”。

据《张治中回忆录》中记载,张治中遵令实施长沙*民撤出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却有误信“日寇即将马上进攻”谣言的民众,在双11那天率先点燃了自家房屋,一时间,长沙城火光冲天,烈焰滚滚,大火持续烧了两天两夜,长沙城近80%的建筑被毁,史称“文夕大火”。这把火不但烧掉了长沙城,许多珍稀文物也亦未能幸免。

长沙文夕大火

长沙沦陷后,由于周代古鼎(羊头壶)出土后在湖南曾产生轰动新闻,日*一占领长沙,就到处查找羊头壶的下落,但一无所获。羊头壶去向一时成谜。

05总理过问

抗战胜利后,湖南中央银行迁回了长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接管了原湖南中央银行。

年,中南文化部接到中央文化部的电话,说周总理指示,要求湖南省和长沙市查找周代古鼎的下落。原来,年羊头壶出土、截获的消息,曾轰动了三湘,其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刚好在长沙,均知道此事,随后有一次,周恩来在张治中家做客,曾亲眼见过羊头壶,对此宝印象很深,加之,周总理在解放后的那段时间是直接分管文物部门的,因此就直接过问了周代古鼎一事。

中南文化部立即依所有线索,开始地毯式地查找羊头壶,他们找到湖南银行旧址,搜寻半天也没有任何着落。大家认为,在年的那场长沙大火,银行遭殃了,羊头壶有可能被大火烧没了。

后来,湖南省文管会又听说,湖南中央银行沦陷期间,曾迁至沅陵,即派人到沅陵原湖南中央银行的住所地清查,也一无所获。

几个月后,湖南省*府接到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电话,说原湖南中央银行的废品仓库里,遗留着一批废铜烂铁,可能残存一些文物。当时接管人员对于这个破旧的仓库并没有过多留意。随着后来盘点、清理工作的逐步进行,工作人员才发现了这批废品可能和文物有关,这才赶紧打电话上报。

湖南省文管会派文物老手蔡季襄赴废品仓库查寻。在拆卸一件一米见方的旧木箱时,发现包扎木箱的铁皮和铁钉都生锈、腐蚀严重,铁钉一拔,整个箱子就散了架,蔡季襄见到了已经碎成一堆的四羊方尊。

作为民国时期长沙有名的收藏家、古董商,蔡季襄当然对周代古鼎(羊头壶)相当了解,见到国宝如此惨状,不禁老泪纵横,亦喜亦悲,喜的是国宝在世,悲的是国宝竟遭此大难。

经多方查询得知,古鼎在随湖南省中央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机轰炸,运载宝物的车辆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轰炸过后,护送人员在清理现场时,发现羊头壶已被震成碎片,无奈之下,只好将包括羊头壶碎块和其他贵重物品重新装箱运往指定地点,也算是交了差;国难之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是被直接丢弃,今人再也见不到该国宝了。

06高人出手

蔡季襄立即将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不久后,总理交代湖南省文管会,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攻关,务必对四羊方尊进行修复。

蔡季襄不但擅长文物鉴别,对文物修复也颇有一套,由于四羊方尊的铸造水平很高,其修复难度非常大。经过慎重考虑并经上级同意,由蔡季襄先把周代古鼎(羊头壶)进行简单的拼接粘合,看看效果如何。

最终出来的修复效果,并不理想,蔡季襄看了也很不满意,建议进一步找高人重新修复。

同时,蔡季襄对这件“周代古鼎”进行了仔细研究鉴定,认为该文物并不是周代文物,而是商代晚期铸造,并根据文物身上的四只羊头及其样式,将其命名为“四羊方尊”;至此,羊头壶有了正式的官方名字。

年4月底,高人被调来了湖南省文管会,他叫张欣如,时年36岁,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文物修复高手;张欣如19岁时进入河南开封“群古斋”古玩店当学徒,因为勤奋好学,受到师父的赏识,获得了文物修复的真传,此前,他先后亲自修复过多件青铜古器。

刚上班没几天的张欣如,就正式接手四羊方尊的修复工作。经过蔡季襄初步修复的四羊方尊,和原物有较大差距,为了最大可能地复原四羊方尊,张欣如和蔡季襄等前辈几经切磋研讨,定出了详细的修复方案,然后,他使出浑身绝技,无论是清洗纹饰,还是焊接碎片,每一次、每一处他都精益求精;那段时间里,张欣如每天都把30多公斤的方尊放在腿上,边干活,边揣摩,尤其是方尊底盘碎得厉害,费了不少功夫。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努力,张欣如终于成功修复了四羊方尊,恢复了其雄奇瑰丽的身姿,重放多年前的异彩;张欣如自己都慨叹说,四羊方尊是他修复生涯中最好的一次修复。

张欣如修复四羊方尊

但是,修复后的四羊方尊还是不完美,尊的口沿部分始终还缺个口,也许考虑到此残片可能已彻底灭失了,只好依样复制一块补上。其实这一块残片就如开篇说的,是在姜景舒手上,只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罢了。

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边长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块范法浇铸,分两次铸造,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三。

经专家考证,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祭祀礼器,羊在古代寓意吉祥,以四羊造型的盛酒礼器,显得至尊高贵的气质和典雅。它对我们研究商周社会的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史料。

年,湖南省博物馆成立;年,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等文物全部移交省博物馆收藏;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作为国家重器,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博)展出,以后就一直留藏在了该馆,直到现在。

四羊方尊曾多次出国展览,并作为中国古文物的精华和古代青铜工艺的杰作编入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和各类教材。由于太过珍贵,年8月19日起,四羊方尊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07残片现身

故事到这里,照理说应该结束了,然而后来还有更大的波澜,情节更叫复杂且无解。还有姜景舒手里的残片下落呢?

当时盛传四羊方尊是在湖南省宁乡县沩山观音庵出土的。其实不是。

年年头,宁乡*材公社寨子大队姜伏宗在炭河里塅溪河中拾到一件商代“癸举”兽面纹提梁铜卣,卣内藏有余颗玉珠、玉管,他将这批文物送到了湖南省博物馆。时任博物馆考古部负责人的高至喜看到这些文物,就想去当地实地探访。

6月30日,高至喜和馆里的老技工漆孝忠两人来到宁乡*材找到姜伏宗,在他的指引下来到提梁卣的出土地进行初略勘察。凭着以往的经验及从村民处听说的各种“宝贝”出土传闻,高至喜觉得这一区域很可能有文物集中的遗址存在。不多久,他们就在提梁卣出土地上游约20米处,发现了一处古文化遗址,找到了大量遗存。高至喜发现的这处文化遗址,便是后来引起考古界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