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医学基础考试整理,包括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两部分。”
01
—
名词解释
天人相应天人本于一气,人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息息相通。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若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虚则补其母母子两脏俱虚,强调补虚不单补本脏,更应补其母脏。
实则泻其子母子两脏俱实,强调泻实不单泻本脏,更应泻其子脏。
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水谷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为先天之本。
天癸由肾精化生,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性及生殖机能的物质或功能。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的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得神即有神,为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失神即无神,为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为心气大伤、精神错乱之虚证。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
自汗昼间汗出不止,动则尤甚。多属气虚或阳虚,卫阳不能固表所致。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属阴液亏虚,虚火内扰。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一定部位的动脉搏动,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以推测机体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表证是对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杂病。
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以致邪气盛实、正气不虚、二者斗争剧烈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而邪气侵扰不盛属于次要矛盾。
肝风内动非因外风而致病中出现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手足抽搐或震颤等动风之症,因与肝相关而命之。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两种在性能功效上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合用,一主一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畏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的*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性或副作用。
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彼此抵消,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甚至消失。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相互对抗,能产生或增强*性或副作用。
02
—
简答题
藏象学说中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联系
一、心
(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1)主血(生血、运血)(2)主脉2.主藏神(主神明,主神志)(1)主管整个精神、心理活动(2)主宰整个生命活动(二)系统联系与小肠相表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藏神,在液为汗。二、肺(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2)主一身之气2.主宣发与肃降3.通调水道(主行水)4.朝百脉5.主治节(二)系统联系与大肠相表里,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藏魄,在液为涕。三、脾(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2.主升清3.主统血(二)系统联系与胃相表里,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藏意,在液为涎。四、肝(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津血的运行(3)促进脾胃的运化(4)疏调情志(5)调节生殖功能2.主藏血(二)系统联系与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藏*,在液为泪。五、肾(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藏精(1)主生长发育(2)主生殖2.主水3.主纳气(二)系统联系与膀胱相表里,在体合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二阴,在志为恐,藏志,在液为唾。
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六淫的致病特点
1.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2.风邪(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3.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4.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扰神(3)暑多挟湿5.湿邪(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2)湿性重浊(3)湿性趋下,易袭阴位(4)湿性黏滞6.燥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7.火(热)邪(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热易伤津、耗气(3)火热易扰心神(4)火热易生风动血(5)火热易致疮痈
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影响脏腑气机2.影响津液代谢3.痰饮易合他邪4.痰饮致病部位广泛,病情变幻多端5.易于蒙蔽心神,扰乱神明6.病势缠绵,病程较长7.舌脉表现出湿的特点,多见滑腻苔
淤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多表现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入夜尤甚。2.肿块:淤血积于皮下或体内可出现肿块,其多固定不移,质硬,可有压痛。在体表可见青紫肿胀隆起;在体腔内可扪及包块,为癥积。3.出血:血色紫暗,或有瘀块。4.色青紫: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久瘀则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5.脉诊:脉涩不畅,可见细涩、沉弦或结代脉。
寒证的定义及其临床表现
1.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2.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寒倦卧,畏寒肢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痰、涎、涕、唾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等。
热证的定义及其临床表现
1.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情志内伤,或久病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2.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身热,甚至鼻衄、四肢抽搐,恶热喜凉,烦躁不宁,口渴欲饮,痰、涕*稠,小便短*,大便干结,面红目赤,舌红苔*干燥少津,脉数等。
心气虚证、气虚证、脾气虚证
1.心气虚证:心悸,胸闷,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动则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2.肺气虚证:咳喘无力,动则加重,吐痰清稀,语声低怯;自汗畏风,易于感冒,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3.脾气虚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大便稀溏;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舌淡苔白,脉虚。
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
1.心阳虚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疼痛,气短,神疲,自汗;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2.脾阳虚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或冷痛,大便稀溏,或白带清稀量多;形寒肢冷,面色萎*,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3.肾阳虚证:略。
心阴虚证、肺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
1.心阴虚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2.肺阴虚证:干咳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咽干口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3.肝阴虚证:头晕耳鸣,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面部烘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4.肾阴虚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精泄梦遗,女子经少经闭、崩漏;咽干口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病的常见证候
1.脾气虚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大便稀溏;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舌淡苔白,脉虚。2.脾阳虚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或冷痛,大便稀溏,或白带清稀量多;形寒肢冷,面色萎*,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3.寒湿困脾证:食少纳呆,脘腹痞闷或疼痛,泛恶欲吐,口黏腻,大便稀溏;或头身困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面色晦*;或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沉细。4.湿热蕴脾证:食少纳呆,脘腹痞闷,泛恶欲吐,口黏腻,便溏不爽;肢体困重,渴不多饮,小便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解;或面色鲜*;舌质红,苔*腻,脉濡缓。
心脉痹阻证、肝风内动证
1.心脉痹阻证:(1)瘀血内阻心脉其痛如针刺,伴舌质晦暗或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等血淤之象;(2)痰浊停聚心脉以心胸憋闷为主,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等痰盛之象;(3)阴寒凝滞心脉其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盛之象;(4)气机郁滞心脉以胀痛为主,其发作和加剧与情志变化相关,兼有太息、舌淡红、脉弦等气郁之象。2.肝风内动证(分型、性质、主症、兼症、舌象、脉象):(1)肝阳化风证:上实下虚证。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语言謇涩,舌强不语,卒然侧地,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头痛项强,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红苔白(*)腻。脉弦或弦细。(2)热极生风证:实热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高热神昏,躁扰如狂。舌红绛苔*燥。脉弦数。(3)阴虚动风证:虚热证。手足蠕动。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4)血虚动风证:虚证。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淡苔白。脉细。
四十五味中药的功能与主治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1.麻*: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散风寒要药)宣肺平喘——风寒喘咳证利水消肿——水肿兼有表证2.桂枝: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证、心悸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降冲平逆——奔豚辛凉解表药3.薄荷: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疏散风热要药)清利头目——头痛目赤利咽透疹——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闷胁痛4.菊花: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清肝明目——目赤肿痛平降肝阳——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清热解*——疔疮肿*5.柴胡: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诸证(疏肝解郁要药)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证
祛风湿药
6.独活:祛风除湿——风寒湿痹证散寒止痛——外感风寒挟湿证
祛湿药
芳香祛湿药7.广藿香:芳香化湿——湿阻中焦证(芳化湿浊要药)和中止呕——湿浊中阻之呕吐发表解暑——阴暑及湿温初起利水渗湿药8.茯苓:利水渗湿——水肿(利水消肿要药)补中健脾——脾虚诸证宁心安神——心悸失眠9.车前子:利尿通淋——水肿、淋证渗湿止泻——湿盛泄泻、小便不利清肝明目——目赤、翳障清肺化痰——痰热咳嗽利湿退*药10.茵陈:利胆退*——*疸(治疗*疸要药)清利湿热——湿温、湿疹、湿疮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11.石膏:清热泻火、凉血消斑、除烦止渴——肺胃气分实热证(气分实热要药)、温病气血两燔之发斑、肺热咳喘、胃火上攻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疮疡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清热燥湿药12.*芩:清热燥湿——上焦湿热病证、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泻火解*——痈肿疮*、咽喉肿痛凉血止血——迫血妄行清热安胎——胎热不安13.*连:清热燥湿——中焦湿热病证(湿热泻痢要药)泻火解*——心火亢盛之神昏烦躁、痈肿疮*、目赤牙痛清热解*药14.金银花:清热解*——疮痈肿*、咽喉肿痛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凉血止痢——泻痢便血15.连翘:清热解*、消痈散结——痈肿疮*、瘰疬痰核(疮家圣药)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清热凉血药16.生地*:清热凉血——温病热入营血养阴生津——阴虚内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清虚热药17.青蒿:清虚热、退骨蒸——热病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凉血解暑——外感暑热证截疟退*——疟疾寒热
消食药
18.山楂:消食化积——饮食积滞证(消化油腻肉食积滞要药)行气散结——泻痢腹痛、疝气痛活血化瘀——瘀阻腹痛、痛经
泻下药
攻下药
19.大*:泻下攻积——积滞便秘清热泻火——血热吐衄、目赤咽痛凉血解*——热*疮疡、水火烫伤逐瘀通经——瘀血诸证利湿退*——湿热泻痢、*疸、淋证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20.半夏:降逆止呕——恶心呕吐(止呕要药)燥湿化痰——湿痰阻肺消痞散结——胸脘痞闷化痰散结——瘰疬瘿瘤消肿止痛——阴疽肿*清化热痰药21.川贝: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阴虚劳咳、肺热燥咳散结消肿——瘰疬痰核、疮肿肺痈22.桔梗:祛痰排脓——肺痈(肺痈解*排脓要药)宣肺祛痰——咳嗽痰多利咽开音——咽痛声哑
温里药
23.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回阳救逆第一药)补火助阳——阳虚诸证散寒止痛——风寒湿痹证
理气药
24.陈皮: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胸痹证燥湿化痰——湿痰及寒痰咳嗽25.香附:疏肝理气——肝郁气滞胁痛、腹痛(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要药)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科调经要药)理气宽中——脾胃气滞腹痛
理血药
活血化瘀药26、川芎:活血行气——血瘀气滞诸证祛风止痛——头痛、风湿痹痛27.丹参:活血调经——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祛瘀止痛——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热痹凉血消痈——疮疡痈肿宁心安神——热伤营阴、心烦不寐止血药28.白及:收敛止血——内外出血诸证(收敛止血要药)消肿生肌——疮疡痈肿29.三七:化瘀止血——出血证活血定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疗伤止痛佳品)
补益药
补气药30.人参: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益气固脱、拯危救脱要药)补脾益肺——脾肺气虚证(补脾补肺要药)益气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安神益智——气血不足证扶正祛邪——邪实正虚证31.*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利水消肿——脾气虚证(补中益气要药)、脾虚水肿(治疗气虚水肿要药)补气升阳——肺气虚证益卫固表——气虚自汗证行滞通痹——气虚血滞证托*生肌——疮疡难溃难腐、溃久难敛32.白术:健脾益气——脾气虚证(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燥湿利水——水饮内盛固表止汗——气虚自汗证补气安胎——脾虚胎动不安补血药33.熟地*:补血滋阴——血虚诸证(养血补虚要药)益精填髓——肝肾阴虚诸证(补肾阴要药)34.当归:补血调经——血虚诸证、月经不调(补血圣药)活血止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润肠通便——血虚肠燥便秘35.白芍:养血调经——肝血亏虚、月经不调柔肝止痛——血虚肝郁、胁肋疼痛、肝脾不和、脘腹疼痛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敛阴止汗——风寒表虚、营卫不和、恶风自汗36.何首乌: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生首乌截疟解*、润肠通便——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补阴药37.麦冬:养阴润肺——肺阴虚证益胃生津——胃阴虚证清心除烦——心阴虚证补阳药38.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安胎——胎动不安、习惯堕胎39.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祛风湿——风寒湿痹、肢体麻木
固涩药
敛肺涩肠药40.五味子:敛肺滋肾——久咳虚喘(治疗久咳虚喘要药)收敛固涩——自汗盗汗涩精止泻——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益气生津——津伤口渴、消渴多饮宁心安神——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涩精缩尿药41.山茱萸:补益肝肾——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收敛固涩——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平肝息风药
42.天麻: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治眩晕头痛要药)息风止痉——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祛风通络——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43.钩藤:息风定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清热平肝——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4.全蝎:息风镇痉——痉挛抽搐(治疗抽搐要药)攻*散结——疮疡肿*、瘰疬痰核通络止痛——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45.酸枣仁:养心补肝——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宁心安神——心脾两虚之心烦失眠敛汗生津——体虚自汗、盗汗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治眩晕头痛要药)息风止痉——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祛风通络——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43.钩藤:息风定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清热平肝——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4.全蝎:息风镇痉——痉挛抽搐(治疗抽搐要药)攻*散结——疮疡肿*、瘰疬痰核通络止痛——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45.酸枣仁:养心补肝——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宁心安神——心脾两虚之心烦失眠敛汗生津——体虚自汗、盗汗附: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