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惠彬
此系30年代的德州南城门楼,上有三义庙和关帝庙,关帝庙只有一尊关帝塑像,只能容纳一人顶拜
小时候经常到城墙角(古城墙靴子尖处)上去玩耍,但对城墙的其它地方却有一种神秘感。大约是年暑假期间,某伙伴提议要绕城探险,经充分的讨论我们一行五人开始了“绕城探险”活动。午饭后,我们在小西门(广川门)的顶部集合。当时的小西门已塌陷成了个豁口,我们就在豁口的西部出发了。
靴子尖揽胜
从出发点向西走不到三十米,就是城墙角即所谓的靴子尖。城角的外层还包有青色城砖,直上直下高约十米,城墙外面道路的两边有几家烧饼铺、茶馆、小商铺等,路上不时有行人和车辆行走。
那时的靴子尖城角几经战火的摧残、风吹雨打和人为的破坏等因素,已失去了当年的风度。在上面已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了,成了不规则的多边形的物体。不过它顶部宽敞的三合土平台,虽然在断裂的缝隙里长了些弱不禁风的小草,但它还是那么平整、诱人。
站在平台上向西看运河里的白帆、河边大屋檐的小锅市清真寺、银瓦寺(慈氏寺)“修在河东、倒在河西”的石碑、广安桥、浩浩荡荡的芦苇塘等美景尽收眼底,站在上面放眼四周是那样的心旷神怡。
在靴子尖平台的中心,有座新修的三角铁焊接的铁塔(后来改成了木制的小三角架),它髙约20米左右。在铁塔下的地面上,有一块20公分见方的石柱,埋在铁塔底部的中心位置。该铁塔平时无人看管,当顶部的平台上用布围起来时,说明上面有人在工作。
后来才知道,此处是国家测绘部门的一个测绘标点,都说是国家画地图时用的。正是因为此处有这个测绘点,它、这个可怜的古城墙的靴子尖,才侥幸被保留到了今天。
我们对这个铁塔都深感好奇,因在它的内部焊有螺旋形的扶梯,工作人员背着小包可轻松的攀到顶部的平台上。我们常到那里玩的小伙伴,都有过攀登的举动,可多数爬到七八米时就不敢再上了。有个伙伴能爬顶部的平台上去,在我们眼里那是“英雄”。
离开城墙角向北走,要路过一个大豁口才能再上城墙。据老人们说,这个豁口是年日本*子进攻德州城时,用炮轰开的。日本投降后,国民*的守城部队又将其修好。年6月11日,解放德州时,解放*冀南*区某部二团又用炮轰开的,此处是解放德州的第二个突破口。豁口的内外都是大约30几度的土坡,上下都很方便。
过了豁口是略向东北方慢弧而行的城墙。这段城墙保护的较好,顶部宽2.5米左右,面层均系约15厘米厚的三合土,虽然有些地方已破损,但在上面走有着安全感。
再向前有一个平台(城台),这个平台突出城墙约一米多,它的周围还有几个残缺的垛口,它貌似城墙的拐角,可站在上面并没有拐弯的感觉。因这里我们很熟悉,没逗留就继续前进了。向前走不远,过了一个小豁口就是“北门”了。
较完整的北城墙
北门名曰拱极门。这时北门的城门洞子完好无埙,城门洞子里阴深深的,就是在无风之时,里面也有阵阵的凉风,夏天在里面感到非常凉快,两扇大木门还立在门洞子的北头。
北门外的瓮城是半圆形的,也叫“月亮城”。瓮城门朝东与小西门一样,也只是个豁口了,瓮城门外就是护城河,弯曲的羊肠小路在干枯的护城河里穿过,没见到桥。
瓮城外墙上的城砖,多已被人们弄走了但还直立着,城里却已是土坡了,成了真正的土瓮城。这天仍有俩人在挖城墙上的土、扒城墙上的砖。
在北门洞子的顶部,还能看到城门楼子约半米多高的残壁。残壁整体为长方形,青砖砌的残壁约半米多厚,平台上到处丢的是碎砖和瓦砾,残壁里面方砖铺的地面还较好。
据传,日本*子侵占的德州时,在此城门楼子里驻有一个班的日本兵。某天夜里,不知是那路英雄,摸进了这个日本人的营房里。第二天早上,十几个日本兵的头全部滚到了地下。从此,这里就换成伪*驻扎了。
站在城头上向城里看,是残缺不整且巍峨壮观的高真观古刹,解放前,该庙里曾经是国民**队的兵营。这个古建筑群中的建筑物东倒西歪,好多宫殿、房屋露着天没有了顶子。个别的小院里还住有道士。我们站在北门口的顶部,看见破乱不堪的院里有人活动。有的说是道士,有的说是来玩的,争论无果、只好休战继续前进。
北门的东面有一个小豁口。过了这个豁口不远貌似有个弯,可站在城墙上放眼看去,却是平坦、笔直、一眼望不到头的北城墙马道(现青年路以南),城墙的外沿还有三三两两残存的垛口。
向城外看:青纱帐包裹着北营和荣庄村,北营清真寺和苏鲁王墓如同就在眼前。近处老海的庄稼地里,只见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不见有人行走。
趴在垛口上看城墙外体,因是中午背阳,其城砖都是黑色的底部长满了青苔。干枯的护城河里杂草丛生,城墙体上不时有因缺砖而形成的小洞,洞里长着小树或野草。传说这里面住着獾、*鼠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此处还有“狐狸精”的神奇传说。
向城里看:远处是胜利街居民区,近处是海子和芦苇塘湿地,芦苇塘里不时的发出水鸟的怪叫声。城墙底部的斜坡上长满了野草,在野草丛中,有零零星星的孤坟和砖砌的棺材形的砖坟墓,一座飘着招*幡的新坟那么刺眼、吓人,好一片荒凉、恐惧之地。
我们几人不知是累了、还是有点胆怯,刚才那种热火朝天的劲头不见了,一个个低着头默默的快步向前走。突然有人高喊“看!东门”。
一句话冲破了暂时寂静,我们又跑又跳的高喊了起来,好像在欢呼胜利似的。“别乱喊!”一声突然的断喝,貌似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顿时安静了下来。
仔细一看,前面又是一个小豁口,在豁口斜坡上的两棵大树下,有一老者坐在石头上看书,他周围有十几只山羊在吃草。原来是这位放羊的老先生在吆喝我们,因一路没见到人,加之老者坐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他身旁。
老者指着城墙上的豁口对我们说:“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我们回答:“不知道!”“这里就是黑风口!”老者说。
一听是黑风口,我们来了精神,都说“知道!不就是*三泰与窦尔墩比武的地方吗!”老者又说:“知道黑风口里住着黑风怪吗?”我们回答:“不知道!”
老者说:“黑风怪它正在睡觉,如果你们把它给吵醒了,它起来就把你们全都给吃了,快走吧!”一句话把我们都吓呆了,再也不敢乱喊了。
现在回想起此事来仍感到好笑,明明是我们的喊叫声影响了他看书,可他却编造出“黑风怪”来吓唬我们。最让我遗憾的是,他的这句话使我好长时间,认为黑风口在东门里。实际这个豁口也是解放德州城时,被解放*给炸开的。这里根本就不是“黑风口”。
我们离开了老汉,很快就到了城东北角的平台(现青年路和新湖北路的西南角附近)。据说这里有角楼,可我们不仅没看到角楼,连遗迹也没看见,只见到凹凸不平的平台和残缺不全的垛口,向城外看是罗庄村,远处看是大片的农田和隐隐约约村落。
正遭破坏的东城墙
拐过东北城角沿着城墙再向南走,这段城墙保留的还不错,我们可以在上面跑和跳,走了不大会就到了东门口了。
在接近东门的地方,我们又被一个豁口挡着了去路,这个豁口虽然也不太大,且靠近东门,但它北面坡、南面陡,下了坡要再上去就难了。我们只好走下城墙,穿过东门里的马路再转上城墙。
东城门上“長樂門”三个字还在。这时的东城门洞子与北门基本相同,厚约十米左右、完好无埙。东门外的瓮城门朝南,可人们将东面扒开了一个大豁口,出了东门就可直通青龙桥了。原来的瓮城门不见了,瓮城的城墙所剩寥寥无几了,这里比北门破坏的要严重。
青龙桥青石建的平面桥,桥面两旁是表面粗糙的青条石护栏。桥长约5到6米、桥宽2.5米到3米,桥下是干枯的护城河。河岸上断断续续的有几颗小树,显得那么荒凉。
站在青龙桥上向东看,是个几十户人家的东关村,一条高低不平的弯曲土路,从矮小的土坯房之间通过,村里几乎看不到树、没有一点绿色,显得那么贫瘠荒凉。
东城门洞子的顶部,城门楼子的地基已被铲平,看不出任何痕迹,显得那么宽敞明亮。瓦砾砖雕也很少,周围已无垛口,一个圆弧形边沿的平台,致使人们不敢到边上去。
从东门沿城墙再向南走就不害怕了,虽城外还有点荒凉,但已有稀稀落落的建筑了,城里可是繁华区了,宽敞的四合院、貌似庙宇的古典式建筑群、沿城墙的小土房、各类商店等处处可见,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车辆穿行,偶尔还可见到小汽车。
从东门到东南城角的距离也较长(从青龙街西头十字路口处,到东方红路十字路口的中间),因其间有几个被扒开且能通行的豁口,我们不能到城墙上去走了,可我们感觉只走了一小会就到了东南城角。
到了东南角更令我们失望,因听说这里有座雁塔。可六角形的雁塔只剩下了一层,里面脏兮兮的就像个厕所。残缺的门口好像有楹联,内容记不清了。墙壁上有模糊的字迹,内容看不清,实际能看清了我们也看不懂,只为满足好奇感而已。
可墙壁上,那些歪歪斜斜的“XXX来此一游”的字迹,却让我记忆犹新。因此处太脏又是断壁残墙,我们谁也没留“大名”。可站在城墙角上,远眺城外美景还是不错的。
近处看:是稀稀落落芦苇和水草的湿地,里面隐藏着不少的坟墓(现新湖处)。近处有人活动,好像是建筑工人在挖城墙上的土,城角外层的城砖没了,实际那时的城东南角已是个土堆了。
向西看:远处的古建筑是药王庙(现新湖假山处)、再远点有个小村落,有人说是马庄,西南方是柴市街。向东看:远处有好大的一片建筑群,医院旧址(现德州二中)。
虽然,此处景物有点单调,湿地有点荒凉,可却让我们感到那么新奇、新鲜,大饱了眼福,是那么的满足和骄傲。时至今日,那种特有的美景还历历在目。
已消失的南城墙
我们在城东南角上转了好大一会,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德州这座唯一的“宝塔”。从城角下来再向西是一块平地。等我们再走到有城墙的地方时,估计是现德州电视台附近,被一名拿小旗的解放*战士拦着,他和蔼的对我们说:“小朋友,前面禁止通行。”
我们向城墙上看,上面用铁丝网围着,里面是天线、帐篷等,尽是草绿色的各种装备(后来才知道那是“雷达站”),城墙上铁丝网的门口,还有两名解放*战士站岗。
没办法我们只好绕道而行了,按说在城里走南门东街很好走,可我们是来“探险”的,故非要走城外不可。我们在海子边的羊肠小路上“艰难的跋涉”着。有时还要戏水,弄的满身是泥。等我们狼狈的爬上土坡时,就到了南门口。抬头向城墙上看,铁丝网里的哨兵还在来回的走动(过了些日子,我再次来这里玩时,上面就什么也没有了)。
当时的南门口是德州城最繁华商业区之一,南门楼子(朝阳门)已无踪影了,向西也看不到城墙的痕迹了,这段城墙扒的最早。
我们只好沿着南门里街向北,到“喧哗角”向西,穿过城隍庙到“司令部街(和平街)”北头,再向西拐就到“大西门”了(现德城区卫生局以北,丁字路口中心)。
断断续续的西城墙
大西门(聚秀门)的运气比南门略好点,虽然,它也被拆除了,可在它北面的不远处,还可看见陡峭的城墙。在城门旧址向南约百米以外(医院的西墙外),还能看到凹凸的土城墙残基。在残基旁有人用城砖在盖房、搭棚,这就是后来德州北小市的雏形。现在依旧在,医院西墙外买花卉的市场。当时它的东西两边,即城内外都是海子。
由此向北,再想上城墙就不行了。一、被扒的七高八低的城墙,低的如土丘、较高的且陡峭,两边没有斜坡很难上去。二、护城河到头了,城墙下面是密集的居民区。三、前面不远处,也是*事要地,田家大院里驻有解放*,靠城墙处貌似是仓库那里不让走。我们只好出了大西门,向西过小石桥,转弯走剪子股街了。
到了剪子股街派出所时,透过路东的居民区又可见到城墙了,这里的城墙直上直下一点坡度都没有。走到顺城街的南部,人们在苗家胡同西头的城墙上开了一个豁口,大约是现天衢路民*招待所,大门偏东的天衢路中心部位,顺城街路西偏北是水管驿小学的后墙,墙里面是原关帝庙的藏经楼。沿着顺城街向前走,路两边全是居民区和商店。
人们称的所谓地楼,实际就是个直上直下的豁口。后来我进去玩过,里面阴森森的,还有个吓人的神话传说。它就在酱菜园院子东边的城墙上,倒塌的斜坡就是酱园的后墙。好多人说它是地楼,可顺城街附近的人们多不认可。
再向前走就到了米市街。在米市街和顺城街的交汇处,即颐寿药店和秦家学堂的中间(现的中药厂门外的迎宾路上),有一条顺城墙小路,是经小西门、小锅市到北厂老虎仓去的官路,在此官路上,可见到城墙上的震河阁和路西回龙坝的遗址,我们常在这段城墙上玩,这次就没上去。
一下午的时间我们绕城一周,胜利的完成了这次“探险”任务,收获颇丰,好长时间都是我吹牛的资本。
儿时的所为,记忆犹新;儿时的幼稚,无暇天真;儿时的记忆,不易忘记;
儿时的回忆,幸福无比;儿时的游戏,给我留下了这段美好的回忆。
注:
1、德州砖城墙:据有关史料记载,城墙内土外砖,高约10米;砖墙厚约1米,土墙厚约4米,总厚约5米;城墙总长约米,用土约立方米,砖一亿多块;
德州城呈靴子形,所以也叫靴子城。“靴口”是南城墙,“南门”在中心,南门外有长方形瓮城,两道城门同大、并在一中轴线上,城外有吊桥。东城墙及西城墙的南半部为“靴筒”。北城墙为“靴底”。东、西、北三座城门均有瓮城,内门大外门小,均呈半圆形也称“月亮城”。东、西瓮城门朝南,北外门朝东。
东西两门相对贯通,南门在南城墙中心,北门的位置相对偏西。小西门面朝西南。
德州砖城是明洪武三十年(年),由当时的都督张文杰、指挥使徐福主持改建。弘治九年(年),德州守备胡翰建城门楼四座。
明万历三十八年(年),济南府同知孙森重修德州城。用时三年,耗钱三万,城高三丈。城墙上垛口蜿蜒,在西城建了座高阁,名“振河阁”,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字,岌岌有飞动之势,在东南角建“雁塔(奎星塔)”。
2、德州雁塔(奎星塔):建在德州城墙东南角上。它是塔却不属宗教;它非文庙,也不是学校,却称德州文化地标。据史料记载,这座塔占地44平方米、高30米,系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宝塔。塔内刻有德州籍名士之名,所以也称“题名塔”。
清.康熙年间,户部侍郎“田雯”捐资修复此塔,补题清朝德州名士,并作《题名记》刻于塔上,此塔因此而声名远扬。(初稿于年11月6日)
马惠彬,男,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余篇、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