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神秘三星堆
TUhjnbcbe - 2024/10/1 16:58:00

1、神秘的古国

北出四川省成都市38公里,有一座富饶美丽古城广汉市,蜚声中外的三星堆遗址座落在广汉城西七公里处。

三星堆与隔河相望的月亮湾称作“三星伴月”,是古代广汉一处著名的风景,二十世纪在“三星伴月”的考古发现,揭开了古蜀历史的神秘面纱,将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古都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湮没的古国遗址已有三、四千年历史,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当年在这座城市里,陶器、漆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丝绸和大型礼仪中心异彩纷呈,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这座城市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

在长达几十年的发掘中,最出色的是年发现的两座祭祀坑,出土了上千件年前的珍贵文物,精美绝伦的文物横空出世震惊中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批文物中有:称为铜像之王的青铜大立人像;造型奇特、眼球突出16公分的青铜纵目人像;长厘米,流光溢彩的“纯金权杖”;厘米高,奇花异果神灵怪异的青铜神树;生动记载了古蜀先民原始宗教祭祀场面的玉边璋,玉边璋满饰图案长54.2厘米;和璋体薄而大长90.5厘米的玉牙璋,玉牙璋乌黑发亮晶莹剔透,表现出高超打磨抛光技术和钻孔工艺。六件国宝级文物美伦美奂。

三星堆座落在北纬30°线上,北纬30°向来被人们称作神秘线,甚至出现“天外文明”的假设。这是一个世界奇观绝景层出不穷的地带,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在这条纬线上,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斯河从这里注入大海,诸如埃及的金字塔、撒哈拉沙漠、百慕大三角、良诸、神农架等,都处于这条神秘线附近,给世界留下了众多谜团。三星堆在这条神秘线上创建了繁荣辉煌的文化,又神秘地突然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大概有遭遇了大洪水、疫病、大地震、政权更迭、战争失败和民族迁徙等原因。现在又神奇地冒出来,眨闪着一大堆千古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研究、破译。年,三星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正式启动,同金沙遗址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将向世界展示出异彩纷呈的古蜀风貌。

2、黑夜,一串脚印去向何方

在三星堆遗址区,相邻仅二三十米的距离内,有两个大型祭祀坑,年7、8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曾出土了一大批三千年前造型奇特,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石破天惊地震动了中国和世界,这个发现,被称为上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这个很普通的地名,转眼之间,传遍了四面八方,展现出辉煌灿烂的容颜。

让人很难理解的是,埋入两坑中的器物均有被火烧砸破过的痕迹,神树的树干被砸断成三节,树上的九只鸟翅膀均被敲断,有的甚至被火烧融化一部分。一号坑内出土了大量的烧过的动物碎骨渣,二号坑上部则叠压着67根烧过一下的象牙。这说明什么?难道仅仅是埋藏前烧燎以祭天,举行祭祀仪式,这些珍宝遭到了难以想象的摧残和焚烧过。小胖捨不得这些珍宝被烧砸埋藏,她伤心地哭了。黑夜,她来到这里,抓起一把土,说她一定要回来,然后,沉重脚步缓缓远去。

专家和学者竞相发表自已的见解,有的说它们是祭祀坑;有的说它们是墓葬陪葬坑;有的说它们是火葬墓;有的说它们是厌胜坑;有的说它们就是器物埋藏坑,是窖藏,还有认为它们是封禅大典的遗存,是三星堆古蜀国改朝换代的产物。

这些豪华精美的器物在当时异常珍贵,而且是成套的,显然不属于生活用品。通过对坑内器物的鉴定,两坑相距的时间约百年,同一坑内的器物,时间上也有差别,这两个坑可能是不同时间两个宗庙的祭器。

难道真是一个民族征服了另一个民族,征服者将被征服者的宗庙毁了,将其宗庙的礼器全部砸烂焚烧埋葬,并在上面压上避邪的骨渣和象牙。

有趣的是,这两个祭祀坑需然相隔百年的时间,但却相邻排列,连朝向都一致,北偏西45°,都朝着盆地西北部的岷山地区,指向了蜀族的发祥地。古蜀的几个王失败后都隐入西山,他们的部族亦有不少人跟着退回西山,古蜀人还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归西山。

关于三星堆人的去向,现大致有几个说法:一、去了金沙,金沙的金冠带上也有鸟、魚、箭图案,小铜人的手势和三星堆一样;二、到了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出土的文物相似;三、到了长江中游,三峡地区有魚复津、鱼复国;四、去了越南,越南北部曾建立古雒国,立国瓯雒,自称安阳王。

3、三星堆为什么姓“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博学多才的诗仙李白,年前,感叹古蜀云遮雾障的历史。

三星堆为什么姓“三”?神话传说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洒下的三把土,其实,考证是高大的夯土城墙,经过数千年岁月,中间残断,留下了三堆土。三星堆所处的历史时期,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正值夏、商、周时代,这个时代创造的灿烂青铜文化,使中国文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随着三星堆,宝墩,金沙等一批古蜀遗址的发现,这张神秘的面纱终于揭开了,早在年前,古巴蜀就和中原及域外地区有着频繁的交往,创造了同样灿烂的文化,古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文明中心。三星堆的古蜀国辉煌了年,又神秘地消失了,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到底来自何方?

三星堆有个文物叫爬龙型柱,爬龙型柱上的龙头和现在的中国龙龙头相似,但龙头上却长着一对大盘羊角和山羊胡须,大盘羊角暗示了什么?这种盘羊角和而今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盘羊羊角酷似,隐隐昭示着一个秘密。清粼粼的鸭子河由三星堆西北向东流过,鸭子河又名湔江,古河道与“鱼凫田于湔”的湔山相连。《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三星堆出土的磨制的斧、锛、锄、凿等石器,夹砂灰褐陶、平底器和上面的绳纹等,与岷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相似。岷江上游是古羌族居住的地方,后来辗转迁移到川西平原上。岷江上游的山岩上至今尚存蚕陵重镇的石刻大字。

三星堆有一种陶制的舀水的勺子,前端呈碗形,但碗壁较陡,壁上连着一个把,手柄顶端刻有鸟头,鸟喙略弯呈钩状。据考证,这种器物是在进行祭祀活动时,用来舀酒的,被称作鸟头把勺,是古蜀的标志性器物。这种陶制鸟头把勺与川东史前文化出土的鸟头把勺近似,川东地区现在仍有鱼凫渡、鱼凫津等地名,和三星堆的鱼凫国不谋而合,三星堆文化又有一支来源于古代川东地区。

年1月,三星堆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馆,雄伟壮观的博物馆把远古、现代和未来有机结合起来,将古蜀历史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4、锄头敲响古蜀都大门

年的春天,风和日丽,春风拂面,住在月亮湾附近燕家院子的农民燕道诚,带着儿子燕青保车水灌田准备春播。水车吱吱嘎嘎转动,将渠水沽沽地翻转流进田地里。燕道诚见龙窝中的来水越来越少,就说:“青保停一下,我们把龙窝掏大点”。所谓龙窝,其实就便于水车刮板取水比周围略深的水坑。燕青保举起锄头,挖着挖着,“呯”的一声闷响,他估计是挖在石头上了,便将锄头落点往旁边移开一尺多,以便把石头挖起来。锄头下去,仍是“呯”的一声,把虎口都震麻了。“咦,怪事情,这儿前后左右都是黄泥巴,咋会钻出这么大的石头来?”他蹲下去,用手刨开泥巴,一个大石璧露了出来,燕道诚同儿子一起撬开了大石壁。石壁下面露出一个长方形的土坑,坑中有一股阴冷的霉味冲了上来,里面堆满了玉器,因年代久远而显得绿阴阴的。中间一叠石璧,大的放在下面,小的在上面,垒砌成一个略显倾斜的圆锥形,大的直径2尺多,小的直径仅约一二寸,圆锥的四周则散乱地堆满各式各样的玉石器。父子俩看着这一大堆叫不出名来的玉器,惊得目瞪口呆。他俩当然想不到,一个沉睡了数千年的古蜀都大门被他们用锄头敲开了。

燕道诚凭直觉知道挖着宝了,他出了一口大气,向青保说,“赶快盖好,莫让外人晓得了,谨防惹来杀身之祸。”直至夜深人静,燕道诚才领着他的一家五口人,一背篼一背篼地将坑中的宝物全背回了家中,一清点,计有玉琮、玉圭、玉斧、玉钏、玉珠、玉料等三四百件。久经世道的燕道诚,他指挥家人将这批珍宝分藏在屋内屋外几个地方。

直到一年以后,燕道诚见没什么动静,他才拿出几件来赠送亲友,向邻里夸示。流散出去的文物引起了当时在广汉圣公会传教的牧师董宜笃注意,他带着几件玉石器交给当时华西大学的美籍教授地质学家戴谦和鉴定。鉴定结果,戴谦和认定为商周之物。

年3月,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副馆长林名均经批准,带队对三星堆玉石器及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和发掘,先后出土一批文物。林名均将此事写信告诉旅居日本的郭沫若,郭沫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回信指出:“汉州发现的器物,如玉璧、玉璋、玉圭,均与华北华中发现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曾与华中、华北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蜀,这一名称曾先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当周人克商时,蜀人曾经前往相助。”从此,月亮湾便成为四川考古的一块宝地,一次次发掘,每次都有收获。

5、青铜时代的骄傲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达多件,诸如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铜人头像,尊、垒、太阳轮、大鸟头,铜神坛,动物雕像、海洋生物雕像、青铜兵器等,估计其用铜量应在10吨以上。按照通常经验,天然铜矿的含铜量,一般仅能达到10%-14%左右,要提炼这些铜,起码需要吨以上的铜矿,广汉周围无铜矿,年前,这些铜来自何处?又是在何处铸造成型的?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谜。

这批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和图案复杂精细,反应出古蜀冶炼铸造技术己达到同时期较高水平,完全可以和中原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媲美。要达到如此成熟完善的冶铸技术,起码需数百年的技术积累才能形成,这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仿佛从天而降。

三星堆出土的尊、垒、盘等属国之重器,是在祭祀活动中,用以表示王朝的尊严和权威的礼器,和中原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相比,二者不仅造型大致相同,而且上面的纹饰均相似,甚至连青铜大立人衣著上的装饰纹饰,在中原的商代也能找到相似的例证。这些都反映出中原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

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纵目面具又具有鲜明的古蜀特色。这些青铜器中,多数含有微量的磷元素,是三星堆青铜器特有的,含微量磷增加了铜水的流动性,更便于浇铸复杂器物。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有青铜熔渣结核、泥芯(内范)和坩埚,这些情况表明,当时本地拥有大型铸铜作坊。说明三星堆古蜀国的冶金术,已从直接在矿石混合冶炼中获取青铜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先炼出金属铜、锡,再将其炼成青铜的高级阶段。

含磷的特征却与云南出土的青铜器相似。说明三星堆使用了云南的铜矿石原料,可能是在矿石产地炼成了金属铜、锡后,将铜、锡运到三星堆再铸成合金,最后制作成青铜器的。

6、树上飞出“十日神话”

青铜神树是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高厘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单件青铜器,在世界上也称得上体量最大的青铜文物。古老的青铜神树,堪称鬼斧神工,浑身闪耀着古蜀先民的智慧。

仅从铸造工艺来看,就相当不简单了。它是分段铸造再组合在一起的,采用了套铸、铆铸、嵌铸、铸接等多种青铜铸造工艺,就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做出来也绝非易事。

青铜神树的底座呈穹窿形,有日形纹、云气纹,寓意长在神山上。树身分为三层,每层三条树枝,9条树枝上雄赳赳站着9支鸟,挂着27个果实。树上有一条辫绳身神龙逶迤而降,状若马面的龙头向下靠近园盘形的树座,龙尾在上,躯体与树干的几个点相连,龙的人手状前爪匍匐于树座上,龙身上挂有多个刀状羽翅,如果将树上的挂孔全部吊挂上铃、牌、金叶、玉器等,那它将是浑身仙气,堪比现在的圣诞树,而且更富有想象力和灵气。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方的大海中长着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树上住着十只金乌(太阳),每天一只轮流早上飞起,给大地带来光明;在西方的高山上也长着一棵大树叫若木,金乌晚上就飞到若木歇息;天地的中央则长着一棵建木。古人以这三点构造了一个神话形式的宇宙观念。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与“十日神话”不谋而合。

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南海之内,黑水青山之间……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记载了建木长着紫色的树杆,蓝绿色的叶片,开黑花,结着黄橙橙的果实,生长在叫做都广的地方,建木具有天梯的作用,众神仙通过建木上下于天地之间。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四川学者杨升庵考证都广之野就是成都平原。青铜神树极有可能就是建木。

神树上金乌翔集、果熟叶肥、神龙飞舞。站在神树面前,就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之中,使人心旌摇动,沾了祖先的灵气,忍不住想起屈原的《天问》了:圆圆的天盖共有九层,是谁环绕它度量确定?这样一个工程多么巨大,当初建造它的又是何人?……日月依托在哪里?群星在哪里列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在古印度,在西亚、古埃及,却能找到相似的例证,你说它们有多神奇!

九只鸟造型基本相同,鸟嘴特别大,锐利如钩,喙尖上有孔,可能是悬挂物品所用,叶间有穿孔,叶下有环钮,估计也是吊挂物品所用。小胖站在神树前揉揉鼻子问,还有一只鸟飞到哪里去了?神树树尖残断,无法复原,上面是否还有一支鸟是个谜。还有一个解释,不是每天都有太阳升起,哪只鸟正在天上值班哦!

7、王冠下梳着大辫子的人

青铜大立人像,身高厘米,加基座通高厘米,重公斤,头戴莲花冠,王冠下却奇异地梳了条大辫子。他身披法带,穿着三层华服,最外一层是左衽燕尾长袍,袍上绣有龙的图案,威风凛凛,双手夸张地握成圆环,赤脚立于方座之上。它是谁?它是来自于何方的神圣?是神、是巫还是王?

从时间上讲,青铜大立人比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二金人早近0年,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灭六国后,将六国兵器销毁溶铸而成,而且十二金人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在世界上,青铜大立人也比西方赫赫有名的德尔菲御者铜像、宙斯铜像还早,所以,它被称为“铜像之王”。

他头上的莲花冠,冠前部正中有一个象征太阳的圆圈。仔细看他的华丽衣服,外面有一条披巾,由左向右斜披而下,下摆约达膝部。披巾上绣有四条龙,龙头是方形翘起尾巴,龙爪若人手状。披巾上有一根法带,绣满回纹虫纹,由左肩转向右腋,在身后打双结系束身上。第二层为短袖鸡心领长衣,下部在后半身现出一对尖角燕尾形衣摆,长衣上绘有一排倒置的人面纹。第三层为长襟衣,在过膝处平齐,上面绘有倒置的人面形花边。

三层衣着显示出左衽、窄袖、燕尾、花冠的特色,完全称得上中国最古老的龙袍。衣服上巨龙、拳爪、人面纹、云雷纹,则暗示出这个神人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古蜀先民使用了多种手段,使这身衣著神秘化、权威化,使其成为法衣,以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所以说,青铜大立人很可能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塑像。

又是一个谜,这位青铜神人在出土时,是被腰斩成两截埋入坑中的,他是遭到了何等巨大灾变,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8、脸咋长得这么怪

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宽厘米,高65厘米。一对雄视古今威武雄壮的扫帚眉宽近7厘米,眉尖上挑的扫帚眉下,一双炯炯巨睛,更是可以惊倒天南海北的游客,因为眼球从狭长的双眼中柱状外突,突出眼眶长达16厘米,中部还有一道箍,宽2.8厘米。有棱有角的鹰钩鼻,阔嘴嘴角上翘接近耳根,招风大耳状如猪耳,却竖直向斜上方伸出,这一幅尊容,构成了地球上模样最奇特怪异的面貌。

别看这个纵目面具风格奇诡怪异,样子显得很凶,但下细一看,古朴的风格却使它显得并不凶恶,让人在心生敬畏之余,隐隐约约有点让你喜欢。对这个青铜纵目面具,引起多多猜想,一些年轻人甚至联想到天外来客,说那双凸出的眼是外星人的望远镜,如变焦镜头般地可以伸缩,头上的夔龙冠则是遥感天线,可以接收来自宇宙的神秘信号。古史中也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你说奇不奇妙?

一种通俗的解释,认为它是“千里眼顺风耳”形象,伸长的眼球和张开的耳朵,能目视千里耳听八方;古史上也有“蚕丛纵目”的记载,鼓眼睛是古蜀蚕丛氏的特征,青铜纵目面具是蚕丛王的神像;还有,甲骨文的“蜀”字上部就是一对鼓鼓的大眼睛;另外《山海经》也有一个“纵目”之神烛龙,眼睛鼓鼓“直目正乘”的烛龙神是远古“蜀人的祖宗神图腾”。不管怎么说,它是一个人神合一的艺术形象。其实,仔细想一下,纵目形象是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眼睛那么娇嫩,眼球突出来那么长,很难经受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应是蜀人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还处于原始阶段时,对祖先神化加工的结果。

9、相约千年飞天梦

年8月17日,中国“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作为“乘客”之一的“三星堆号”AI卫星准确进入预定高度公里轨道。“三星堆号”是第一颗以古文明遗址命名的卫星,作为四川文化旅游新名片“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三九大”即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之一的三星堆地球遥感卫星飞上兰天,中国航天科技让古蜀文明在天宇熠熠生辉。

三星堆先民渴望通过鸟达到“通天通神”的目的,三星堆多姿多彩的鸟型文物,聚集着古蜀先民的飞天梦想。比如:勺子把刻成鸟头状;铜鸟头上带着如“四”字的凤冠;铜鸟背上的鸟羽塑成三朵跳动的火焰;青铜神树更是九鸟翔集;高达四十公分的青铜鹰头,活脱脱一个硕大无比的猛禽,鸟型文物或抽象或写实,造型精美、千姿百态,蔚为大观,鸟们尖喙利爪,神采奕奕张扬着力量

鸟崇拜联系着太阳崇拜,万物生长靠太阳,在远古人类心中,天宇上的太阳光芒万丈,东升西落犹如在天上飞翔。古人钦羡崇敬之余,将太阳定格为神顶礼膜拜。鸟儿也在天上飞翔,于是成为替身和神圣使者,古埃及有鹰神荷拉斯为太阳神的传说;古印第安人将太阳神与乌鸦相连;中国古时则直接将太阳称为“金乌”。

三星堆还塑有人鸟合一的鸟身人面像、鸟脚人像,展示出神异的想象空间。齐腰以上残断无存的鸟脚人像穿着超短裙,短裙紧包住浑圆的臀部,裙下一双美腿更是精雕细刻满饰花纹,更精彩的是双脚踏在鸟头上,脚趾夸张成长条形鸟爪状,成半圆形紧紧攫住鸟头。这青铜雕像说它是人,又长着鸟脚;说它是鸟,腿臀又是传神的人体,鸟脚人像那么生动逼真又那么神采飞扬,展开一幅古蜀人绚烂的精神画卷,显然是一位远古的飞天女神。

古蜀的鸟崇拜直接联系着几代蜀王,柏灌是水鸟,鱼凫是鱼鹰,杜宇是杜鹃鸟(布谷鸟),当“崇拜”成为一种必需绝对服从的观念,规范着人对事物的关系,确定着人的行为准则时,鸟图腾已成为他们心中的神。出土时,鸟脚人像裙裾上涂有朱砂,腿部花纹中填有黑彩,说明这位飞天女神还着有彩妆,冥冥中充满了翱翔必胜的信念。

鸟脚人像载着远古英雄的飞天梦,只可惜它被埋藏了,只能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中,千年一梦,一梦千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科技力量,让“三星堆号”将古蜀的飞天梦送上太空。三星堆的世界,世界的三星堆。看来,不管梦之短长,有梦就定有实现之时。

10、太阳轮之谜

三星堆有一件青铜轮形器,外环直径约70厘米,中心一个圆泡,直径约20厘米,圆心连着五根成放射状的轮辐与外环相连,颇像太阳四射的光芒,故其得名太阳轮。太阳轮估计是三星堆先民专门的祭日象征物。

太阳轮的青铜外环和轮幅准确的五等分,说明了古蜀先民已掌握了一些数学几何知识,不然做不到如此准确。“蜀人尚五”,“五”在蜀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五根轮幅正是“蜀人尚五”的反映,玉璋上的祭祀图案也刻画成五幅等,“五”是古蜀人喜欢的数字,留下了像“五丁开山”“五妇冢”“五块石”等地名和遗迹,这是一个心理期待,希望“五”能带来吉祥。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创造了人类和大自然,阳光充满了生命的能量。而三星堆所处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雾多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0毫米,古有“天漏”之称,大部分时间云遮雾罩,年日照只有至1小时,为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这种现象在古代湖沼遍布森林茂密的情况下只会更厉害,人们对太阳的殷切期盼,导致了在古代蜀地多祈日护日神话,太阳出现在哪里,都让人顶礼膜拜。

太阳轮上有孔,挂在祭祀场所的物件上、墙上都行,也可以供奉在祭坛上,或祭祀舞蹈时举在头顶上。从其中心与外环接口处两端有连接孔的情况看,太阳轮是采取二次铸造法成型的,先铸成各个部件,将小圆泡和五条轮辐嵌铸在一起,然后再与外环相连。

太阳轮的外观大小像车轮,加之它的光芒酷似车条辐,圆心与毂相似,器物上还有许多铆孔,所以又有人认为它是车轮,但它那么薄,显然承重有问题,需加上其他物体支撑。对太阳轮的说法,另外还有巫术符号之说。但神坛底座怪兽的嘴上,象冠人像的冠饰上,都有与太阳轮造型相同的图案,这又旁证了它是太阳崇拜的祭日象征物。太阳轮埋入地下时也遭受了火烧砸损,这么神圣庄严的祭器,轻易毁坏是要冒犯神灵的,古人此举的意图为何?他们是遭遇了何等样的灭顶之灾?遭到了何等不可抗拒之力?你不妨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答案。

11、神圣庄严话神坛

三星堆博物馆中的青铜神坛放大作了展示,三层祭坛,朦胧的背景,氤氲的红光,虚拟的火焰,众多的古蜀人在悠远神秘的乐声中或跪或拜,高台正中巍巍耸立着青铜神坛,这个复原的古代祭祀场景,渲染出庄严神秘的氛围。

青铜神坛大致可分为三层,下层一个圆座,一反一正立着两头神兽,神兽长着羊头、象鼻、兽耳、牛蹄,有点像古书上说的麒麟。神兽的头和尾顶起第二层,一个环型台座上,四方朝外站着四个大力士,他们头戴饰有太阳纹的高冠,裸露着壮实的胳膊和双腿,健壮的腿上刻有眼睛图案,双手虔诚地在胸前捧持一杖状物。四个大力士的头顶起第三层,立于四面的四个满饰图案的神山,神山的山尖上搁着一个方斗型神龛,方斗神龛四角立着四支张翅作飞翔状的凤鸟,镂空的中部铸有造型相同排列整齐的跪座人像,每方5个,一共20个。方斗上额四面的正中,各铸有一个鸟身人面像,似乎有诸神崇拜中的主神意味。

三层青铜神坛,体现了古蜀人心中的三界四方观念。马王堆的汉墓帛画也有相似之处,帛画也分三层,表现天、地、人三界,下层是水族神怪,中层是恭敬虔诚的人像,上层是龙腾鸟鸣日月双悬的天界,天界的正中,二者都有一位主神,帛画的主神是人首蛇身;神坛的主神则是人首鸟身。

神坛比马王堆帛画早一千多年,二者的相似说明了彼此有渊源关系,古人心目中的三界观念起源很早,要么,是三星堆神坛的三界观沿江而下,对江汉平原产生过影响,因为人首蛇身的伏羲就起源于川东地区;要么,就是马王堆所在地的荆楚文化及之前的濮人,溯江而上,将他们的三界观念影响了古蜀先民,无疑,惊叹古人的智慧之余,会令人遐思悠悠。

12、鸡公车里藏秘密

小胖可能很难相信,在60多年前,一种叫鸡公车的独轮车是成都平原上的交通运输工具。更让人迷惑的是,怎会叫鸡公,而不是公鸡?鸡公车推动时,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据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有联系,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鸡公是一个有趣的方言现象,这里面藏着古蜀语言的秘密。

鸡公的说法和“蜀左言”有关,古蜀语与中原语结构有些不同。专家研究,这种“左言”就是宾语在谓语之前,形容词、指示代词、数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之后。彝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像“姑娘穿红色的裙子”说成“姑娘裙子红色的穿”;“吃甜蜜的桃子”,说成“桃子甜蜜的吃”。现在广汉人在市场上买鸡,仍然将“母鸡”称为“鸡母”。这种左言的孑遗也出现在古蜀历史记载中,如“蚕丛”就是“丛蚕”,“都广”就是“广都”,一顺过来,意思就明白了。又如蜀王作《陇归之曲》,“陇归”就是“归陇”,是悼念他的妃子归于泉下的意思。三星堆所在地的马牧河,“马牧”即“牧马”,指放马的地方。

文字的出现占据文明诸要素的首位。中国史书记载仓颉造字时“天雨粟,夜鬼哭”,说明文字的发明被古人视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古蜀的文字现在还没有发现。照理说,三星堆已出现了城市,有了那么多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等祭祀的礼器,早期文明城市应具备的文明要素多已具备,从各方面推测,三星堆先民应该是具备了文字的。恰恰三星堆只发现了一些刻划符号。

三星堆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同一种符号出现在不同的器物上,并且反复出现,表明其形体及含义已基本固定,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是偶然的刻划痕迹。但往后著名的“巴蜀图语”,以及在新都、郫县、峨眉等地青铜戈上发现了铭文,说明古蜀有文字,结构上是直行书写,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字体精美,字符笔画少而简,字符化程度高,已显示出系统成熟的风貌。

那么古蜀语怎么消失了呢?这恐怕和公元前年秦灭巴蜀,“车同轨,书同文。”实行了统一文字的政策有关。秦灭巴蜀比统一六国更早,其统一措施,可能在巴蜀地区实行得更彻底。而且历史记载:秦国还迁入上万家秦人到蜀地,蜀地的百姓开始说秦国话。时间一长,巴蜀语言与中原语言就完全融合了。你说有不有趣?方言土话里还留存着这样的文化信息。

13、金鸟驮箭射金鱼

4只金鸟托着4杆箭射中4条金鱼,这个神秘图案出现在三星堆出一条长厘米的金杖上,金杖直径2.3厘米,净重克。这柄我国首次发现的殷商时期的金杖,是和祭祀坑中大量的青铜人头像,青铜礼器、人面像、玉石器、象牙、海贝等奇珍异宝埋在一起的,表明金杖代表着神圣的王权,其为权杖之说已为学术界普遍认同。

金杖上刻绘的图案有46厘米长,构成神奇的三组画面。靠端头是两个头戴五齿高冠、耳朵上有三角形耳墜的圆脸人头像,嘴上带着微笑,与青铜大立人戴的高冠相似,应是地位尊崇的王者形象。4鸟成队,驮着箭射中鱼,其内容显然具有巫术性质,寄托着古蜀人希冀渔猎成功的祈祷。能捕鱼的鸟是鱼鹰,鱼鹰,则正是鱼凫王朝视为神鸟的图腾。鱼能潜渊,鸟能升天,鱼鸟图案象征着金杖具有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通神的法器。鱼和鸟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不是意味着以鱼和凫为图腾的两个部族组成的联合王国。

箭状物的穗形叶柄,反映出古老的土地崇拜和农业生产基础上的社稷崇拜。拂去尘埃,就可从金杖身上认识古蜀国的性质。金杖显然标志着王权、神权和财富垄断权,同时又强烈地包含着巫术。手握金杖的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帝王,同时它又是一柄神杖,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天地人神的法力。

在中国夏、商、周时代均以九鼎象征国家权力,“问鼎中原”表示有争夺天下的意图。从秦始皇开始用玉玺代表国家权力。而三星堆的古蜀国却以金杖象征国家权力,而用权杖代表王权,在古埃及和中东却能找到相似的例证,反映出三星堆文化的神奇和特色。

14、敬畏感恩天地万物

三星堆出土有众多的人物雕像与动植物造型,诸如人头像、人面像、全身像、神树,动物则更是琳琅满目,象、虎、牛、羊、蛇、鹰、鱼、猪、鸡、狗等,这些金、玉、铜、陶物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它们都是属于被人顶礼膜拜的神灵,因为它们出自祭祀坑,器物身上有着特有的浮雕和纹饰。反映出古蜀先民的信仰和崇拜主题,既有祖先崇拜、大石崇拜,也有主神崇拜和泛灵崇拜,大自然赐于古蜀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必需品,人类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这些器物上可以看出,古蜀先民心目中充满了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感恩。

大型人物雕像群,表明了他们是宗教偶像的特殊身份,他们是古蜀各民族祖先崇拜的产物,显示出古蜀宗教的多元一体结构。神树和神坛显示的意义,古蜀先民既崇拜山也崇拜树。青铜神树是古蜀人祈祷上苍的通天之梯。

由于年代久远,古史记载中的茫茫古蜀,邈远难寻,而且支言片语和神活杂揉在一起,而三星堆、宝墩和金沙一批古蜀遗址的发现,将扑朔迷离的谜团,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西汉时期杨雄的《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三代各数百岁”,并不是指一个君王可以活数百年之久,而是指君王这个角色和地位前后相继达数百年之久。

一般认为,蚕丛氏兴起于岷江上游的河谷地带,因饲养野蚕发明丝绸而著名。关于柏灌,是史料记载最少的,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发现,得到了证实。鱼凫氏也是氐羌族的一支,创造了三星堆古蜀国最兴盛时期的辉煌。

属于氐羌的蚕丛族、柏灌族和鱼凫族先后进入成都平原,不同文化的融合必然会加速成都平原的开发,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会发生强烈的碰撞,失败者要么臣服于胜利者,要么,就只有逃离他乡。

三星堆遗址发现用土夯筑的巨大的古城墙遗址,显示出脱离了部落联盟阶段,标志着集中的权力。在长达近两千年的时间中,三星堆的古城墙围住了一个东西长——2公尺,南北宽1公尺,总面积2.6平方公里的早期文明国家。城墙的始筑年代距今—年,在商代中晚期时逐渐鼎盛。有专家估计城市人口在万人之上,一直到鱼凫王时期才逐渐衰落。

放眼望去,在世界上,年前的庞贝古城的突然淹没,至今仍然是地球上人类一个不衰的话题。三星堆比它早出千年以上,两座古城相比,小胖,你说你更喜欢那一个?

15、方头马面的巴蜀羊龙

中华民族创造了龙的形象,从远古到现代,龙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同中华灿烂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和悠久文化传统的象征。

《说文解字》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据此可以看出,龙是能上天入地,穷极变化的神物。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龙成为一个复合体,长着鹿角、驼头、兔眼、蛇项、蜃腹、鱼鳞、鹰爪、牛耳,人们把美好的东西都寄托在它身上,长着鹿角可以奔驰于地,长着鱼鳞可以畅游于水、长着鹰爪能够飞翔于天。最终,龙成为一种理想,一种力量、威严与祥瑞的化身,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龙产生的年代,可以说很久很久了。在女娲创世,共工与颛顼争帝,黄帝战蚩尤,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的时代,龙就飞腾于华夏的辽阔大地之上了。现代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古遗址中,都发现有龙的踪影。

青铜大立人衣服上绣着龙,青铜爬龙柱形器上有龙,青铜神树上更有。青铜神树上的龙长达4公尺,方头马面虬曲盘旋古朴奇特,龙须如飘带高高上扬,辮绳般的龙身携着刀状羽翅,仿佛是从天而降,人手状的前爪正落在神树底盘上。

青铜大立人穿着龙袍,绣在衣服上的四组龙图案,龙头也呈方形,龙的爪子成人手握拳状。它佩带一条类似法带的方格纹带饰,上面绘有鸟纹、虫纹和回纹等纹饰,显示出权威显赫和法力无边,集神、巫、王于一身的尊崇显贵,由此可见龙在古蜀先民中的形象何等珍贵。

爬龙形柱上的龙虽然小些,也很神异。龙头位于柱形器的顶部,两前爪趴在器顶上,高扬的龙头上龙口大张齿牙毕露,其头上的角和胡须却大大增强了和善的程度,龙头上四个犄角,一对大一对小,大的一对弯弯的很像盘羊角,龙的下颌上长着长长的山羊胡须,一些学者将其称为羊龙,你说羊能凶得起来吗?这条龙很特别的一点是头大身子小,而且身子和尾巴和器壁相贴,后爪紧抓器壁的两侧,一条小尾巴向上翘卷起乖巧可爱。羊龙隐隐透露出蜀族与古羌族的关联。

蜀地对龙的崇拜,不排除本地的图腾崇拜中发展起来,但更大可能则是与其它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对古蜀人的整个认识体系产生了的影响,予以借鉴,因而产生了对龙这种虚构神物的崇拜,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三星堆的龙以它别具一格的风貌,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龙的形象,它们从巴山蜀水上升腾起来,古朴灵动英姿勃发,最终,娇健地汇入到中华巨龙之中。

16、南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指以丝绸为主要内容的东西方商路,后来成为一种文化的代称。现在研究证实,中国古代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不仅有北方丝绸之路,还有方丝绸之路、海上丝路和草原丝路。

古蜀先民很早就以开放的姿态大无畏的精神冲出盆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布、邛竹杖。筇竹杖出自四川的雷(波)马(边)屏(山),蜀布就是纻麻布,到现在四川还在生产这种纺织品。三星堆出土有多个陶制的纺轮,说明已广泛使用古老的纺织技术。

当时北方丝绸之路尚未开通。大夏人道出了其中的蛛丝马迹:“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身毒即今印度,大夏去汉萬二千里,居汉西南。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里,其去蜀不遠矣。这就是一条以成都平原为起点,经云南,入缅甸,抵印度,直通南亚、中亚的通道。其支线还可经贵州、广西抵达广州而至南海,和经红河水路,出云南抵达越南而至中南半岛。“南方丝绸之路”古称“蜀身毒道”。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和民族学的深入研究,证实了这条远古神秘通道的存在。

更为神奇的是奥地利学者在埃及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丝绸,木乃伊属“二十一王朝”。可见,距今三千多年,丝绸已跨越万水千山,到达了北非。这个时期正好与三星堆古蜀国兴盛期重合,这一小块丝绸传达出南丝路非同寻常的精彩。在三星堆博物馆螺型主馆前的圆形花圃中,矗立着一块“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零公里”黑色大理石碑,李学勤先生高度评价了三星堆在南丝路中的重要作用。

南丝路印证了巴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发源地之一。这条古代商贸通道,线路最长、历史最悠久,穿过时空至今光彩夺目。三星堆遗址的神树、金杖、金面罩、印度洋海贝等,散发着万里之外的异域风情,更是“南丝路”荣光的见证。

虽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碎片,但这条古贸易通道上镌刻着难以想象的勇敢和智慧,这些地区至今仍能见到栈道,溜筒和索桥这些交通方式,悠悠叙说着古人的履艰历险能力。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理念,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新时代献上默默祝福,续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传奇。

17、海贝为啥穿个孔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有总数近五千枚的海贝,这些海贝出土时,多数集中于祭祀坑的尊、垒和青铜人头像的头部之中,大多数有穿孔。光溜溜的海贝为啥会钻个孔呢?这是古人便于穿线作“朋”所致。这些海贝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钱—贝币,贝币的单位叫做“朋”,就是用一根绳子将海贝串成一串,一串朋大约十个贝。三星堆的海贝,一部分背部磨出大孔,有的已磨成扁平状,形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一个可能是由于古代穿孔工具简陋,导致钻孔较大,再加之用线连接作“朋”后,古时候的线粗糙,在长期频繁使用过程中磨损所至,另一个情况是,海贝很珍贵,古人将其用作华贵装饰品,串起来戴在脖子上或身上,如同现代人穿金戴银一样,时间一长也会造成磨损。

海贝具有光彩夺目、轻便坚硬、体积小,又便于携带计数和贮藏的特点有关,用它充当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用以代替使用牲畜、布帛、丝绸互换时的笨重和麻烦,从而成为最早使用的钱。世界上不少国家早期使用过贝币,中国不但使用,而且进入到文字中,“宝财”贵重物品的字中都有“贝”字。

据鉴定,三星堆的海贝多数为环纹贝和齿贝,是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的贝类。环纹贝是古代流行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北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货币,中国云南从汉代至清代,几乎均使用贝币,四川的凉山,云南的昆明、晋宁、曲靖都出土有同类海贝。四川不出产海贝,这些小海贝力量也真够强大的了,数千年前,竟然穿越千山万水,纷纷来到川西平原聚集在三星堆。

三星堆这些海贝,从性能上讲,它们是古蜀国用以对外交换的一种货币,颇像现代使用的外汇。遥远的古代,这个偏居西南内陆,并一直被视作“锥髻左衽,不晓文字“的古蜀族,就曾以一种大无畏的探险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向南域外交流,促进了两个地区文明的发展。

随着交换的增多,贝币被点点滴滴地从交易和流通领域中集聚贮藏起来,体现出货币的贮藏职能。三星堆的海贝越聚越多,也就视作财宝置于尊罍等祭祀青铜器中,隆重虔诚地作为向天地祖先贡奉的祭品。

18、大象远去的悲鸣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了80多枚象牙,这是40头公象的象牙,40头大象站在一起,将是一个气势壮观的场面。三星堆还有不少与大象有关的元素,一个人像的高冠就铸成大象头的形状,称作象冠人像;青铜大立人的基座和神坛的中层,也是用四个长有长鼻的大象头胪形象勾连而成。祭祀坑中还出土有象牙珠、象牙器等象牙制品。这批象牙经鉴定为亚洲象,现今仅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和南亚各国。大象在四川盆地现已绝迹,它们咋会悲伤地离开了这里?

古代的四川比现在更温暖湿润,平原上湖沼纵横森林密布,适合象群生存。《山海经》《华阳国志》都有蜀地有象的记载,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仍能见到大象的踪迹。

古代中国的北方也不乏大象的踪影,河南省的简称“豫”字与服象有关,“服象”就是训服大象,使其为人类服役,如用象运木料、驮载货物、训练表演项目供人观赏等。周朝有一种舞蹈叫“象舞”,规定王室贵族子弟15岁就要学习。因为殷人能驱象作战,周公打败了殷人,取他们驯象的舞蹈来宣扬自己的武功。那个时候,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还有不少大象的行踪。另外,中国的牙雕工艺精美绝伦源远流长,三星堆也发现有象牙制品,如果没有方便的原料来源和长期实践,哪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大象极具灵性,我国的古籍《周礼》中记载有用象牙的魔力杀水神的巫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象牙,大部分迭压在祭祀坑的上部,有的插入铜人头像的倒三角颈内。这些象牙未经过加工,显然不具备礼器和用具的实用功能。如果说是作为宝物掩埋,象牙身上有经过焚烧后的痕迹又不好解释,这批象牙极可能是作为执行巫术埋入坑内压邪的。

大象在古蜀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成都金沙遗址中更是发现了数以吨计的象牙。在庄严神圣的祭祀活动中,古蜀人有用象作为祭祀的牺牲,那场面将是使人难以置信的壮观。三星堆的象牙,传达出古蜀先民粗犷豪放的一面,他们以一种野性神秘的丛林文化气息,使古蜀文明闪耀着奇光异彩。

象群悲伤地离开了四川盆地,估计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气候变迁,另一个则可能跟人类开发有关,四川盆地已没有热带丛林,为了生存它们只有南迁远去。

19、巧夺天工的玉器制作

中国人爱玉、用玉、赏玉的历史非常悠久,素有“玉器之邦”的美誉。玉器最早出现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先秦哲人开始,玉被赋予了太多的理想色彩,汉代独尊儒术,儒家进一步升华,视玉为山川之精英、自然的精华。玉因其祥瑞的灵性、神奇的功能,理所当然地被选为祭祀礼器的材料。

三星堆的玉石器中,青灰石边璋和玉牙璋两件国宝级文物是其代表。长54.2厘米石边璋,璋身上绘制了四幅图,生动地记载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神居上,人居下。神界平行站着三人,头戴平顶冠,系有铃形耳饰,双手在胸前作抱拳状,脚穿翘头靴,两足外撇呈一字形。其下是两座山,山上有一圆圈(可能代表太阳)和“云气纹”,山的下部是一方台(可能代表祭祀台),显示出古蜀人祭山的特殊地位。山外侧有一只握着环状的大手从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大山的山腰上,大概有天神赐福人间的寓意。人界三人带山型高帽,手势作抱拳状,双足成跪拜姿式。跪拜者下又是两座山,山的内部结构也有云气纹,圆圈和方台,所不同的是山外两侧各立有一牙璋,右手边的山头伸出一个状若象牙的勾状物横在了两山之间。这些承载着远古文化信息的图画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青铜显然没有玉石硬,有句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出了谜底,古人可能是用燧石锐利的边角刻画而成。

长68.8厘米、宽7.5厘的玉牙璋,则显示出它卓越的制造技术。璋身厚度仅为1厘米左右,园润光滑乌黑发亮,柄部还钻有圆孔刻有扉棱,体现出高超的制玉打磨抛光技术和钻孔工艺。蜀地自古出墨玉,这件黑亮的玉牙璋或许就是古代西蜀的墨玉。

三星堆曾发现一坑磨石数十件,颜色呈青黄色,坚硬细腻,均有打磨面。说明玉璋制作中曾使用过石头磨石头这个步骤。这些光亮平薄的玉璋身上,不知曾磨掉多少岁月?玉璋上的圆孔钻得那么圆,而且棱角分明,古人又是使用的什么钻头?柄部还有锯齿痕迹,对硬度怎么大的玉石,青铜显然无能为力,他们当时又是使用什么工具锯割?玉牙璋这么长、这么大而薄,捧在手上都会打闪,先民们制作将会何等小心翼翼,凝心聚力,也许会耗用一生的时间,来制作这件珍宝。

古蜀先民在对玉的成型加工中,大致运用了锯、凿、挖、琢、钻、磨、雕刻及抛光等工艺,当时己有玉石作坊,在玉器加工上,使用的工具和加工手段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从这批玉石器群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无限崇拜之情,和以德佩玉的诚实善良品格。

20、跪坐人咋穿成这样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尊跪坐人像,穿着右衽长袖短衣,腰部系了两周腰带,下身穿着犊鼻裤,是普通平民的御寒衣物,这种服饰和中原服饰到有联系。《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后,兜里没钱了,只得放下架子开个酒铺,穿着犊鼻裤,站在酒肆里面洗碗卖酒。这个故事,说明四川人到汉代还穿这种裤子。犊鼻裤与青铜大立人所穿的三层华丽服装一比,就显得寒酸了。跪坐人像和单腿跪、双腿跪的祭祀者相比,无论从衣著到像貌都相差甚远。这些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穿衣已出现等级的区分。

三星堆文物在日本展出时,跪坐人像很受日本人追捧,他们怎么会看中跪坐人像和犊鼻裤呢?仔细一看,原来它和日本的大相扑相像。大家不妨将二者的姿式比较一下,日本的大相扑在比赛正式开始前,两个对手要跪坐在台上,举行一个仪式,两者跪的姿式,都是双膝略分开正跪在地上,双手扶搁在膝上。头发都是从前往后梳,再向前卷的发型。甚至连腰上系着宽带子,撅起屁股龇牙咧嘴的动作都十分相像。虽然只是偶然的巧合,这些相似居然拨动了日本人的神经,一批批的日本旅游团队,远渡重洋,跑到三星堆参观来了。

21、他们真在脸上贴金

你相不相信,三星堆真有往脸上贴金的人,贴的是由金皮捶拓而成的金面罩,上齐额,下至嘴角,鼻部凸起,左右将耳朵包裹住,整个面部只镂空眼睛和眉毛。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多达50多件,带金面罩只有4件,其中一尊出土时带着的金面罩完好如初,经分折,发现金面罩使用的粘合剂,竟是用生漆调合石灰粘上去的。年悠悠岁月,居然没有剥蚀脱落,依然金光灿烂。

黄金自古以其富丽的形态,辉煌的光泽,和延展性大、质柔软、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越的自然属性,被人间视为珍宝,一直到现代都被全人类当作硬通货使用。金光闪闪的金面青铜人头像,显得尊贵而富丽非凡,如同天神降临人间。

什么人才有资格戴呢?想来,肯定只有地位特别尊崇的王和大巫师了。他们贴上金面,显示自已非同凡响,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另一种可能与古代的巫舞有关,戴上金面跳起巫舞,就有了能与神交流的能力,用以驱除恶鬼瘟疫带来幸福吉祥。

这种文化起源很早,相传黄帝曾训练了熊、罴等六种猛兽与炎帝作战,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也可能是是一些使用巫术,戴着猛兽面具的舞蹈队伍。尧舜时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的是敲打着用石头制造的乐器,披着各种兽皮的舞蹈者一齐跳舞。商周时期巫风盛行,至今西南地区还保留有“傩舞”,说不定三星堆的金面罩、面具就与它们有传承关系。

中原没有戴金面罩的记载,但在西亚和埃及却有相同的例证,黄金面罩最早产生于美索不达米亚,西亚艺术中的许多雕像也是饰以金箔的。埃及的图坦卡蒙(多年前埃及鼎盛时期的法老)王的葬殓面具就是黄金面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邮政曾联合发行了《古代金面罩头像》特种邮票,邮票一套两枚,分别是中国三星堆金面罩头像和埃及图坦卡蒙金面罩,三千多年前,相隔万里的两地出现特征相似的金面罩,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怎样实现的呢?想一想,这会多有趣!

22、化土成陶会开花

金色的火焰会让泥土开花。遥远的古代,古蜀先民以火熟食,扩大了食物的种类和范围,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和体魄的强壮。火焰驱逐了猛兽,减少了对寒冷黑暗的恐惧,进一步有了刀耕火种,点燃远古时的菽浪,让这片大地弥漫稻花香,造福于古蜀先民的方方面面。

用火过程中,粘泥在火中焙烧变硬的现象,启发先民发明了制陶,制陶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三星堆的陶器数量众多,有距今约4—年的翻领器、盘口器、圈足器、平底器。有距今约—年的高柄豆、鸟头把勺、小平底罐等。高柄豆和鸟头把勺都是古蜀文化标志性器物,鸟头把勺多达几百件,其中又以鱼鹰头形数量最大。鸟头把勺是祭祀时往祭器中注酒的舀酒勺,其地位十分崇高。高柄豆是一个造形奇特的餐具,一根中空的三十公分长的豆柄,连接着上部的豆盘和下部的喇叭形圈足,豆柄的高度,估摸是三星堆人为席地而坐,方便取食豆盘中食物而设置。三星堆的陶器器型,还有饮食器、贮藏器、酒器(酿、存、饮酒器具),包括尊、盆、缸、罐、钵、瓶、盘、豆、盉等多个品种,还有一些如陶羊、陶猪、陶鸟、陶蟾蜍等小动物惟妙惟肖,小陶猪和善可亲,胖乎乎的脸上笑意盈盈,没有半点野猪的凶悍味,小小的陶双面猫头鹰合身连体,前后都能看到猫头鹰头,使人分不清正反面。显然,这些家畜和动物与人已有深厚的情感。制陶让泥土开出艺术的花朵。

三星堆陶器用土是本地一种细软、易融且粘性好的泥土,先民们在其中添加了细砂、石灰和稻草末,以减少泥土在干燥及焙烧过程中因收缩导致的开裂。三星堆工匠制陶时使用了捏塑、盘筑和陶轮等制作方法,盘筑比捏塑增加了难度,需将合匀的泥土先搓成泥条,再将泥条层层叠圈成所需的器形,然后里外抹得平整光滑。就其精美程度看,已借助了简易机械陶轮的快速旋转,用手或工具提拉修整,获得线条优美厚薄均匀的精美器形。制陶工艺由简至繁,从手工进步到轮制。

三星堆发现一座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竖穴窑址遗迹,宽1.6公尺,从结构上看,窑室不直接位于火膛之上,火焰是沿斜火道进入窑室的,首先考虑实用,然后就注入了审美情趣,普通粘土造型的丰富性,被神秘的火焰赋于无限的情感,诱人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有若使泥土获得了新的生命。三星堆人娴熟化土成陶,显示出“陶冶群形”的卓越技艺。制陶之后,古蜀先民显然发现了用木炭获得比木材更高的温度,开始了烈火熔金。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在铜中加入锡、铅,炼制出了青铜合金。

23、行走的三足陶盉

三星堆遗址收集的古蜀陶片不下十万片,经修复的炊器、食器、饮器、贮器多姿多采,演绎着三千年前的锅碗瓢盆交响曲。高44厘米的三足陶盉值得注意,它鼎立着三个大白萝卜般的袋足,上沿还带坛舷般的敞口,在现今的餐桌上已很难看到,但它却神奇地与二里头夏代陶盉形同兄弟。陶器易碎,完成万水千山的旅行,它们曾被多少双手小心翼翼捧起。是二里头的陶盉行走到了三星堆,还是三星堆的陶盉行走到了二里头?意味深长古韵悠悠。

陶盉大袋足中空,直通19.7厘米的上口,是很能装些食材的。上口有一个凹形翻沿,酷似四川泡菜坛子的坛舷,四川人喜欢泡菜,年前,古蜀人会不会将食盐抹在蔬菜上,放在陶盉里或渍或腌,储存食物以备灾荒?

陶盉三足鼎立,移动起来很方便,在下面生火,袋足中可以煮,敞口翻沿上可以烫。有人认为它就是四川最早的火锅。别致的“火锅”里会烫煮些什么食材呢?稻谷、豆类、高梁和粟,可能会被古蜀先民混杂在一起做粥。当时饲养的牛、羊、猪、狗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以及狩猎获得的鹿、鱼等,完全会进入食材之列。至于绿色食品,竹笋、蘑菇、野韮素、野葱、野蒜苗,包括像白合、山药的块根和栗子、榛子、桃、杏、山楂等野果,相信都会取来食用。烧过的柴灰完全可以利用,火中取栗吃着很香,甚至不排除用“叫化鸡”的吃法,泥一糊就可烧烤野鸡、斑鸠。

当然应该有酒哈。三星堆展出一组15厘米高的瓶形杯,造型美观。瓶形杯平底细身束颈,侈口成盅型,容量约有毫升,便于留糟啜饮高领大罐酿出汁渣相将的酒,或许就是《华阳国志》中记载的“醴”。至于陶盉中的食材如何取用,三星堆一件陶碗上沿留有二个半圆形小缺口,二者相距一厘米左右,完全有可能是用来放筷子的,四川盆地多竹,找两根竹棍削成筷子是很容易的事情。吃着香喷喷熟食,喝一二口醴酒,你说,这多能增添面对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勇气。

远古人类对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能不能吃?曾作过广泛的尝试,坐在今天丰盛的餐桌前,真该感恩先民们的勇敢大胆、奉献牺牲,才造就今天无比丰富多姿多彩的美食。

当然,遇到恶劣天气,谷物欠收和狩猎效果不好时,古蜀先民吃不饱饿肚子的情况必然不少。但丰收时节,他们肯定是其乐陶陶,说不定还边吃边喝唱歌跳舞呢!

24、地层剖面有话说

在三星堆的平地上垂直挖个坑,坑边会出现一个地层剖面,你信不信,考古专家会让剖面说话,就像盖被子样,这一层是唐代的,那一层是汉代的,下边有一层则骄傲地说是古蜀时代的,隐隐传出“蜀夏同源”的话语声。

三星堆遗址是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蜀文化中心遗址,有12平方公里,其中城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基本代表了距今4年至距今年间古蜀文化的文化面貌和发展水平,在遥远的古代可不算小。

根据大量竹子碳化物孢粉分析、碳14测定,和地层中相关的器物确定,三星堆遗址分为四期:第一期距今约4—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为三星堆最早的原住民;第二期距今约—年左右,相当于夏代及商代前期第二期的后段,开始出现鸟头把勺,当时的鸟头还没有带冠也无勾嘴;第三期距今约—年,相当于商代中晚期,出现了城墙,鸟头把勺的鸟头已雕塑成带冠的形状,而且利嘴有回勾,这种形状变化暗示着城区的主人有了变化,二三期时间长达0年,相当于中原从夏代到商代末期,是三星堆的鼎盛时期;第四期距今约3—年,大约在商末周初,古城墙开始废弃,显示出衰落的迹象。

如果第三期是古蜀国的鱼凫时期,以此往前推,第二期的后段即为柏灌时期,柏灌是水鸟,所以发现有大量无冠的鸟头把勺。第二期的前段即为蚕丛时期。它们和古史上的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的记载基本吻合。

继续探索,甲骨文也发声了,商王朝曾“征蜀”“至蜀”,商末,“蜀”曾加入周王伐纣的八国联军。

年前的三星堆森林茂密,气候温和,森林中树木高大,植物品种众多,江河湖沼中鱼类资源丰富。这种环境很适合农业开发。三星堆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筚路蓝缕辛勤耕耘,创造了开发天府之国光辉灿烂的历史。

就像一个人有小时候一样,根据迭压关系,土层层迭起来,朝代也一层层迭起来,地层剖面越往上距离现在就越近了。古蜀虽然距离今天十分遥远,却正是一个地方的小时候,它们遗留下来的许多文化和基因符号,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剖面里留下了古老的印记,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息息相关中华文明群星灿烂,三星堆文明就是其中璀灿的一颗。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秘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