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诗词大会》在荧屏上火透了,其中的一些古诗词意境使我们印象深刻。诗词与中药,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产物。中药起于太古时期,古传神农氏尝百草,中药得以兴盛。历代诗词中,有以中药名入诗词者,更是自成格调,独具特色。小编从历代诗词中节取若干篇章共析之。
传说,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春日出游,看到野外自然景色清新秀丽,皮日休当即吟七绝一首:
数曲急溪冲细竹,
叶舟来往尽能通。
草香石冷无近远,
志在天台一遇中。
吟罢,他对陆龟蒙说:“我这首诗虽不见佳,但却暗含三味中药名,老兄你能否猜得出?”
陆龟蒙听后,不禁笑道:“不必过谦,诗写得好,但药名并不难猜,是竹叶、通草、远志三味药,不错吧?”沉吟片刻后,陆龟蒙念道
桂叶似茸含露紫,
葛花如绶蘸溪*。
连云更入幽深地,
骨录闲携相猎郎。
皮日休不假思考地答道:“不过是紫葛、*连、地骨三味药而已。”
药名诗
唐·权德舆七泽兰芳千里春,
潇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
坐钓藤阴不见人。
(每句隐一药名)
生查子·闺情三首
北宋·陈亚相思意已深,
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
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
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
犹未回乡曲。(闺中人思念在外夫君,柔情万端,书信传意。隐九药名。)
生查子·闺情三首
北宋·陈亚浪荡去未来,
踯躅花频换,
可惜石榴裙,
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
必拔朱弦断,
拟续断朱弦,
待这冤家看。(隐九药名。)
用中药作诗,来描写四季,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春春风和煦满常山,
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
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端阳半夏五月天,
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
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秋菊开花遍地*,
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
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冬来无处可防风,
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
门外户悬白头翁。
还有单独为药材作的诗。
三七本名山漆不须疑,
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
杖笞敷上痛无知。
损伤跌扑堪排难,
肿*痈疽可救危。
猪血一投俱化水,
真金不换效尤奇。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白芨草名连及遍山隅,
性腻须知好作糊。
菱米根同差足拟,
箬兰花发果堪娱。
劳伤吐血偏能止,
痈肿排脓亦可敷。
不信肺间填窍穴,
临刑剖看一囚徒。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我们所熟知的大家也曾在诗词中体现出中药名称。
唐代的刘禹锡在《答开州常使君寄车前子》中写道:“开州五月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使君怜病服,三千余里寄闲人”。该诗不仅写了车前子的产地、收获季节,还形象地写出了它清热褪湿、化痰利尿之功效。
“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若叫尽乞人人与,采尽商山枳壳花。”是唐代朱庆余《商州于中丞留吃枳壳》中的诗句。枳壳是中药,味酸苦,陕西商州的枳壳极佳。《宋史·地理志》云:“赵宋时,商州贡物有二,一是麝香,二是枳壳。”《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商州每年进贡枳壳三十斤。枳壳是理气药,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体虚者及孕妇慎服。唐代的王维患病,外出买药,见药店里执药的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便写了一首中药诗让她抓药:“宴罢客何去?出征行万里。难见熟人面,酸甜苦辣咸。百年紫貂裘,黑夜途不迷。青藤缠古树,艳阳牡丹妹。八月花吐蕊,蝴蝶穿花飞。”姑娘很快抓好了十味中药:当归、远志、生地、五味子、陈皮、熟地、寄生、芍药、桂枝、香附。王维遇到了知音,欣喜万分。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该诗是北宋礼部尚书洪皓《集药名次韵》中的诗句,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没药、白头翁等六味中药入诗。洪皓出使金时被扣,九年了,洪皓多么思念祖国和家中的亲人啊!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写了中药诗:“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牵牛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之职。”这首诗通过二十多味中药名,歌颂了人间美好的爱情。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读了该诗,大受启发,创作了不朽之作《牡丹亭》。
明代李时珍写的中药诗:“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该诗中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都是中药,表达了李时珍对妻子的浓浓爱意。
这是小编在网络精心搜集整理的内容,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补充留言,把你所知道的中医药古诗词告诉我们!(毕航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