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的《国外能“珍藏”中国文物?抢我们的乾隆宝刀,还在珍贵武备上盖戳》一文,介绍了现藏于法国荣*院中的清代卤簿仪仗戟,类似的戟在国内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公开展览过了,以至于笔者孤陋寡闻地认为国内未必能有这样的完整的武备仪仗留存。幸好最近读了北京藏友刘兄推荐,年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一书,笔者才有幸见到了国内类似的卤簿仪仗大戟的资料。
下图为左、中为法国同一器物仪仗戟,右为沈阳故宫收藏实物资料照片。从图上可以看出国内外的这两只戟保存相当完整:
关于卤簿仪仗大戟,沈阳故宫的说明文字如下:铁鎏金戟:清乾隆年间(-年)铁质鎏金、错金制。戟长20.5厘米,宽26厘米,附杆长厘米。上部为铁质鎏金、错金纹戟形枪头,戟中间为菱形凸起枪刺,尖头两刃,表面满错金制成火焰纹饰;戟头一侧铸月牙形尖刃,另一侧铸柱形龙头;戟下部铸凸起龙头形状,尾部插杆圆筒外面为两道凸起绳纹横箍,二箍之间亦为错金火焰纹饰,龙头及横纹均鎏金。戟杆为竹制,外髹以红漆,描金绘云龙纹。此件铁制鎏金、错金戟为清代皇帝御前专用仪仗用物,是沈阳故宫所藏清代宫廷御用品。笔者对其中的铁鎏金说法持存疑态度,我们知道铁上是可以鎏金的,但由于铁硬度大,并不像铜和银一样相对软一些,鎏上去一体性较差,在铁上鎏金经常会因为金层变形导致大面积脱落。解决办法要么是直接在铁胎上包金,要么是先包银再鎏金,再有就是鋄金。目前图片资料上显示此种戟历经数百年金层完好,其工艺待考。关于这种戟,乾隆朝的《皇朝礼器图示》名称为:皇帝大驾/法驾卤簿戟,有关金层附着方法写的是“涂以金”。中国古代文字就是比较深奥,笔者尚不知铁上涂金是什么工艺描述,难不成用金粉刷涂上去?那会更容易脱落,如果是这么大面积的在铁上“涂”金,应该也是打上网纹做鋄金工艺。期待以后有机会抵近观察实物,有关铁上装饰金银的工艺请见以前的文章除了错金银,剩下这些字都得查字典,图说古代武具文物中的常见装饰工艺。再来说说大驾/法驾等卤簿名称。大驾是皇帝出行仪仗队之规模最大者。汉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小驾,有法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法驾,即天子车驾。《史记·吕后本纪》: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蔡邕: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此外还有銮驾、骑驾等恕不赘述。除戟之外,沈阳故宫还有木质卤簿仪仗。如皇帝大驾/法驾/銮驾/骑驾卤簿钺。沈阳故宫说明:木质髹漆制,钺长80厘米,宽27厘米,附杆全长.5厘米。皇帝大驾/法驾/銮驾/骑驾卤簿卧瓜。沈阳故宫说明:木质髹漆制,头部全高49.5厘米,卧瓜长22厘米,径围45.5厘米,附杆全长厘米,合清尺八尺四寸,和图示并不能完全对应。《皇朝礼器图示》:皇帝卤簿卧瓜高七尺八寸五分,皇太后仪驾卧瓜高七尺五寸,皇后以下妃嫔仪驾卧瓜高七尺三寸。皇帝卤簿立瓜:沈阳故宫说明:木质髹漆制,头部全高55厘米,立瓜高22厘米,径围44.3厘米,附杆全高厘米,合清尺八尺一寸八分。和图示也不能完全对应。《皇朝礼器图示》:皇帝大驾/法驾/銮驾/骑驾卤簿立瓜高八尺二寸五分,皇太后仪驾立瓜高七尺八寸,皇后以下妃嫔仪驾立瓜高七尺五寸。和图示不能一一对应的原因是《皇朝礼器图示》完成于乾隆二十四年,真正执行的年份有限,之前和之后的器物只能大致对上,至于细节很难完全对应。要说从来没公开展览也是冤枉他们了,北京藏友王兄提供的照片就是个例子,在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武备仪仗的高度对比,右侧卤簿仪仗线描图为皇帝大驾/法驾/銮驾/骑驾卤簿豹尾枪及皇帝大驾/法驾卤簿殳。不过从照片上的说明看,有年头了,没见那时还叫奉天故宫博物馆陈列品吗?沈阳故宫文物东西多,目前武备仪仗展示的也不少,不能完全公开展示的原因可能因为文物珍贵,或者展览区域狭小。如今是网络时代,期待沈阳故宫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