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逐水药大戟
TUhjnbcbe - 2021/7/15 16:35:00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21.html

3.3.2大戟

3.3.2.1释名习性

大戟科多年生草本大戟的根。因其根辛苦,如入人咽喉,故名大戟。

3.3.2.2加工炮制

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根须,洗净晒干。

醋制:取大戟段或片,用醋浸拌,用文火煮至醋尽,再炒微干。每百斤大戟用醋20~30斤。

3.3.2.3性味归经

苦辛寒,有*,归肺肾大肠三经。

3.3.2.4功效

1)泻水逐饮:大戟苦寒,苦能直泻脏腑水湿,通利二便。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换百端。如,饮停胸胁: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肺气不宣,治节无权,不能通调水道,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饮停胸胁,出现悬饮,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故胸胁胀痛,咳唾转侧,疼痛加重,气息短促,舌苔薄白,脉象沉弦。大戟苦寒下泻,使水湿从二便分消。

2)消肿散结:大戟苦能下泻兼逐血,辛能横散,故发散消痈。

3.3.2.5鉴别应用

见甘遂项。

治疗痰饮聚于胸胁之较轻和慢性者,则甘遂大戟并用。

3.3.2.6《本经》性味

味苦,寒,有小*,主蛊*,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为下品药。

主蛊*:说文解字:蛊,腹中虫也。左传,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风气酝酿所化为天地病变,淫溺惑乱所生为人身病变。山风为蛊,为湿热盘踞脏腑,腐化生虫之大肚证,大戟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故能治之。大戟非仅治水,可解*也。

十二水:十二经为水所困,全身悉肿,大戟入心肾二经,心为君主之官,肾为行水之脏,令行禁止,使水邪从大小便走。

腹满、急痛、积聚:皆水湿在内之证状,大戟逐水解*通里。

皮肤疼痛:水湿在外之证状。大戟逐水解*通表。

中风:水湿熬液成痰,肝气不疏,痰厥之证也。

吐逆:水湿积满,下行不通而上出。

3.3.2.7性味分析

南方所产为红大戟,为正品,有红毛;北方所产为京大戟,无红毛,呈灰褐色,多不堪用。

大戟味苦入手少阴心经,性寒入足少阴肾经。气味具降,阴也。

泻水解*,均是攻破泻泄之法。

3.3.2.8各论

杨时泰:大戟苦寒,主蛊*,十二水,兼主中风肤痛,吐逆。用大戟以泄肾中之*。其泻水,必急痛积聚,或已为恶血、痞块,大为真气之*,乃可投之。否则破泄致害,实所不免。

张山雷:大戟乃逐水峻剂。本经谓主蛊*,以蛊乃南方大热大*,非苦寒峻下不足解。

本草纲目: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咳唾粘稠,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蓄而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疼痛。痰之本水也,湿也,得火与气则凝聚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络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3.3.2.9冉论

本经开宗明义即曰主蛊*,世人第知大戟为逐水峻药,亦知其为解*要药乎?古人水气门诸方,金匮十枣汤,三因控涎丹,逐水者也;钱氏痘证百祥膏、张氏枣变百祥丸,解*者也。圣济治水蛊用大戟侧重逐水。验方玉枢丹古方紫金锭内用大戟,皆侧重解*。

说文蛊,腹中虫也。周易蛊坏而有事。左传,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风气酝酿所化为天地病变;淫溺惑乱所生为人身病变。先甲后甲即是干蛊火候,振之育之,即是裕蛊方法。

无论逐水解*,均是从攻破泄泻立法。本经于肿满急痛外,又谓主中风,皮肤疼痛。夫中风表邪也,皮肤痛表证也,大戟以逐水解*之里药,而主风痛皮肤之表病。所以然者,太阳主表,太阳之气郁遏,不化热则化水。大小青龙即化热化水之渐,五苓猪苓则是祛水之剂,均有表征。盖病之机窍在里在水,里水不去则外邪不解。由此推之,三因以逐水峻剂控涎丹通治心肝肺肾,经络筋骨,各项杂证,煞有见地。水之源于各病者,病去则水去;病之源于水者,水去则病去。不必见病治病。当求其所以致病之由。

且逐水解*二者功用,原系连贯。如百祥膏解痘*,痘*系蕴于血分,血液煎灼败坏则紫黑而顶枯,无起浆之余地。此即泄大便即不合,惟以大戟之寒泄者开通水道,使血热得由玛窦氏囊下输膀胱,则热解*去,*去血清,而陷者举矣。然必在顶未烧干,方起胀,将灌浆之候,若逾灌浆期,痘顶已枯则迟矣,晚矣。

总以上观,大戟不惟治水,而且解*,不惟逐水解*以通里,而且逐水解*以通表。且以逐水者解*,以解*者逐水,各项杂病,凡因于水,无不统主。长枪大戟横扫千*,水气之关系,何其重哉。大戟治水之功,何其宏哉。

3.3.2.10配伍应用

1)配木香:木香辛温而行气;大戟苦寒,泻水逐饮。大戟得木香使气行而水行,木香辛温可防大戟苦寒伤胃。

2)配甘遂、白芥子:甘遂善泻十二经之水,大戟善泻脏腑之水,白芥子专散皮里膜外痰气,三药配伍则长于祛痰逐饮。

3)配干姜:大戟苦寒下泻,辛能行,有逐水消肿散结之功,专泻脏腑水湿;干姜辛温,能温肺化饮,偏治里寒。二药相伍,辛开苦降,直通肺气,用于水饮伏肺。

4)配雄*:雄*苦温,苦能燥湿杀虫,温能去寒解*又可泄郁闭,散寒凝。大戟辛散横行,消肿散结。二药相伍有避秽,解*消肿之功。

3.3.2.11禁忌

反甘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逐水药大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