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之所以最热,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年的三伏天历时40天
其从7月11日开始,从8月19日结束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当前我们正处于处于初伏期,天气已经开始转热,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袪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治疗某些属于寒证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毛窍打开,寒湿外排。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中药或针灸调理,内调脏腑,外排寒湿,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所以,中医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的理论。
那么三伏天应该如何清热解暑呢?
1
食疗解暑
因为三伏天的炎热高温和空气闷热感强烈,出汗量也比平时要加重不少,体内的一些微量元素,特别是钾质元素,也会跟随汗液大量流失,新陈代谢加快,所以每当到了中午吃完饭后,就特别容易犯困没精神,整个人都提不起劲。
所以三伏天期间,我们都需要多吃碱性食物,因为碱性食物中,特别是蔬菜类,大多都富含钙、钾、铁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常吃这类蔬菜补充流失的营养,让身体的疲倦一扫而光,提高精神,同时还能调理肠胃,帮助消化,让我们在三伏天里能有个健康身体,度夏更舒坦自在,所以三伏天“补钾”很重要!我们可以选择番薯叶、豇豆、苦瓜、百合、青豌豆、莲藕等常见蔬菜。
2
中药配合
玄
参
破
壁
饮
片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
开水冲泡服用(可反复冲泡至无味)或煎煮5分钟。日用量3~5g,一日2~3次;可供配方用,或遵医嘱。
不宜与藜芦同用。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
物*性、烈性。
开水冲泡服用(可反复冲泡至无味)或煎煮5分钟。日用量1~3g,一日2~3次。可供配方用,或遵医嘱。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甘
草
破
壁
饮
片
荷
叶
破
壁
饮
片
苦,平。归肝、脾、胃经。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开水冲泡服用(可反复冲泡至无味)或煎煮5分钟。日用量1~3g,一日2~3次。可供配方用,或遵医嘱。
除了解暑,我们还要注意防暑!
以下是小瑞带来的几个小tips!
1
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
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2
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3
运动量不宜大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希望大家在这个夏天
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