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周一药甘草
TUhjnbcbe - 2022/6/17 16:07:00

甘草

-HELLO-

甘草自古便是极为重要的中药材。上古时期,将甘草称为“苷”,《说文解字》载:“苷,甘草也。从艸,从甘,会意。甘亦声。”

/诗意甘草/

手捧《诗经》,唐风中《采苓》一首,有云:“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以“苓”为诗歌起兴之物,引出下文。

细井徇之《诗经名物图》中的苓

“苓”一说是甘草,一说是*药。晋代郭璞认为是甘草,沈括认为是*药,但吴其濬仍旧认为是甘草。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说:“今夫地*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将地*和甘草并称,且明确指出了甘草的药效。

我更倾向于甘草,甘草是实心之木,从来不说谎话,它总是用实实在在的甘甜滋养着人体。

司马君实赠与的礼物极特别,手杖倒也罢了,竟是甘草做的,其别致可称“美草将为杖”。而梅圣俞也有意思,借题发挥,甘草虽是药中之国老,但自己的懒病却是医不好的。这精神头儿,即使朋友送来的礼物也激不起来。

甘草入药渊源已久

《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载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

《本草疏证》说:“《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

《名医别录》进一步认识了甘草的功用,称其“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

陶弘景更是对甘草推崇又加,将甘草称为“国老”,言:“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根茎圆柱状;主根甚长,粗大,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单数羽状复叶,早落;小叶片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偶近于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冠淡紫堇色,长方椭圆形。种子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滑。

/药材性状/

本品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用价值/

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2.心悸气短;

3.痈肿疮*,咽喉肿痛;

4.咳嗽痰多;

5.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煎服,2~10g。清热解*宜生用,补中缓急、益气复脉宜蜜炙用。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异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END-

主编:李先宽姜丽

审核:谢知谚王婷

责编:彭亚君

素材源于网络,PPBC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周一药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