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75厘米的扶贫脚步中工网
TUhjnbcbe - 2022/12/12 21:11:00
白癫疯 http://www.zgbdf.net/m/

-09-:37:4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到周立*家步。”

“到于双柱家步。”

“到*昌义家步。”

对于从部队转业、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刚来说,由村部到每个贫困户家的步数他都烂熟于心,像部队列队报号一样张口就来。

驻村两年多,村里每个贫困户家他都去过不下20次,每一个贫困户家都留下了他当兵时训练出的标准75厘米扶贫脚步。

8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刚前往贫困户家。记者恩浩摄

8月10日,王文刚正在帮助村民赶羊。记者张晟摄

8月29日,王文刚早晨起床后准备从村部前往贫困户家。记者恩浩摄

*营闻号角村里听鸡鸣

喔呜喔——喔呜喔……

东方刚刚鱼肚白,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大石寨镇东方红村里的大公鸡就啼鸣起来。

就像听到部队的起床号一样,王文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参*时经常穿的绿色迷彩服,开始了新一天的扶贫工作。

王文刚一米八几的大个儿,在部队里他是每天第一个出操报号的排头兵,在扶贫工作队中他是每天第一个起床工作的带头人,而走访贫困户是他每天必备的工作。

王文刚今天走访的贫困户叫窦玉林,住在村西头,距离村部步。

窦玉林今年76周岁,有一儿一女,都在外打工,他常年一人在村里生活,属于典型空巢老人。

毕竟是70多岁的老人了,身体大不如以前硬朗,家里的地都转租出去了,每年靠微薄的租金和*府低保补助、粮补等维持基本生活。

年7月4日,驻村帮扶单位国网科右前旗供电公司鼓励引导建档立卡户发展庭院经济,先后为每个贫困户购买发放50只鸡雏。

窦玉林看着领回来的鸡雏,心里犯了难:“鸡雏是好鸡雏,可用什么喂呀?如果用饲料喂,成本太高了,喂不起呀!”

窦玉林越想越觉得自己养不了,就带着50只鸡雏找到王文刚:“王书记,这鸡我养不起,我供不上饲料,还是还给你吧!”

王文刚看着这两大纸壳箱里活蹦乱跳的鸡雏,再看看窦玉林满脸的愁云,不禁笑了起来:“窦叔,这鸡好养。你的难处我都想到了,我有办法让你‘零成本’养鸡!”

王文刚帮着窦玉林把鸡雏送回家,紧接着就领他往山上走。“窦叔,白天你就把鸡放到山上养,让它们吃点‘纯天然’的,等到晚上你就给它喂这种野菜,里面掺点玉米面就行。这眼瞅着就上秋了,你到地里捡点没收净的玉米棒子就解决了玉米饲料的问题。”

窦玉林一听就乐了,秋天一到,他按王文刚说的到地里捡回秋收完丢弃的玉米,足够喂养他这些鸡了。

元旦前夕,窦玉林喂了5个多月的小鸡长大了,通过驻村工作队帮助销售,一次就销售27只,每只卖到元,一次性收入元。到今年夏天,窦玉林还销售鸡蛋余枚,收入元。

在大石寨镇东方红村,通过发展庭院养鸡,全村48户建档立卡户饲养了只鸡,全村共饲养了只鸡,其中公鸡有只,增收元。每到清晨,村里雄鸡的啼鸣声此起彼伏,仿佛述说着东方红村庭院养鸡产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参*攻堡垒扶贫攻“黑屋”

坐落于归流河畔的东方红村,是年大洪水后新建的整体搬迁村。由于贫困,村里有12户人家一直住在当年*府援建的“毛坯房”里,入住至今没有吊棚面、刷墙面和打地面,当地人叫它“黑屋”。

脱贫不能留死角!消除“黑屋”、让全村贫困户在年底前实现从里到外的脱贫,成为摆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一项紧迫工作。王文刚和他的扶贫工作队担当起主攻任务。

参*攻堡垒,扶贫“啃硬骨”。王文刚带领驻村工作队挑选的第一个主攻目标,就是连院门都没有、靠4条大狗看家护院的贫困户齐幸杰。

齐幸杰家距离村部步,村里从有贫困户开始,就有他家,贫困户当了20多年,却不见扶贫效果,越扶脾气越大。

王文刚第一次到齐幸杰家是“钻”进去的。没有大门的院子,用一张大铁丝网拦着,出来进去都要将铁丝网从下面掀起,然后猫腰进去。

走进院子,满地鸡屎和羊粪让人无从下脚。来到屋内,里面还是土地面,家中的火炕已经用了20多年,里面的烟道早已堵塞,一烧炕就冒烟,将屋内的墙面熏得黑漆漆一片,靠着一盏不太亮的灯泡照明。往炕上看,一只大狗躺在上面,齐幸杰的妻子正抱着大狗呼呼大睡。

“脏、乱、差,不适合居住!一定得改变!”王文刚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下定了决心。

回到村部,王文刚向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了解齐幸杰家的情况,每个人都直摇头。原来,他家4口人,一个五保,两个低保,收入按村里水平应该不算低,可是发给他的钱也不知用到哪里去了。村里拿他家没办法,工作也做了,该帮的也帮了,可就是不见效果。

王文刚听罢心里有了数,他再一次来到齐幸杰家:“老齐,你这居住环境一定要改善,你女儿已经10多岁了,这样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你们的身体健康……”

“好,王书记,我知道了,我马上就改造。”

……

“老齐,算这次我都来了26次了,你每次都答应,可就是不动。不行!今天我帮你一起收拾,必须立即整改!”

“今天可不行啊,我得去上山放羊,王书记你快去忙吧,我也得走了。”说完,齐幸杰就开始推着王文刚往出走。

王文刚20多次与他交流、讲*策,换来的还是“原地踏步”,丝毫没有效果。王文刚明白,齐幸杰就是怕“脱贫脱了*策”,他真正要扶的是思想。

正面强攻受阻,就选择迂回包抄。王文刚一边同村两委联合给齐幸杰做工作,另一边在村里找到和齐幸杰个人感情较好的村民,通过村民向齐幸杰做工作,寻找突破口。

通过几天的观察,王文刚发现齐幸杰每天都到海滨商店买东西,这个商店离齐幸杰家并不算近,为什么他每天都专门绕路去呢?了解后才知道,海滨商店是齐幸杰采购食物的一个定点商店。

“老齐家庭条件困难,之前买东西好几次都给不上钱,后来我就索性给他记账,然后等他有钱了一次性还,这样一来二去的,他买东西就只上我们家了。”老板娘王淑娟说道,“他家老婆患有精神病,女儿还小,我看着孩子可怜,有些事情就多帮衬点。”

“那你能再帮我、也是帮他家一个忙吗?”王文刚把齐幸杰家的居住环境和这么多次交流的困难向王淑娟详细说了一遍,想请王淑娟出面帮忙。

“好!”当天晚上,王淑娟准备了几个小菜,叫来了王文刚和齐幸杰,三个人围坐一桌,王淑娟和王文刚从*府*策到孩子成长,再到身体健康,入情入理地做齐幸杰的思想工作;齐幸杰也从最初的满口答应,到放下筷子沉默,最终抬起头来说:“我之前太自私了,就算是为了孩子,我也得改造!”

听了这话,王文刚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的日子里,在帮扶责任人出资支援下,大门安装上了,屋里墙刷了,棚也吊上了,齐幸杰还自己出钱把屋外地面打成水泥的,人居环境算有了彻底的改善。

堡垒户攻下来后,村里其余的11户很快就拿下了。如今,东方红村再也找不到“黑屋”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当兵离不开枪脱贫少不了牛

俗话说:乳牛生乳牛,三年五个头。贫困户周立*家养的牛就朝这个目标迈进了。看着这么“争气”的大乳牛,周立*恨不得天天上去亲它几口!

年前,家无半分积蓄的周立*凭借*府扶持分到2头基础母牛,从此便走上养牛脱贫之路。

刚开始分牛领到家时,周立*两口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总是担心万一牛出点啥意外,或者自己没经验养不好不就赔大发了!

就在这时,王文刚带着东方红村出名的“养牛专业户”于双柱和防疫员来到了周立*家。

“以后有什么养牛的问题都尽管请教他们,我帮你们一起养好‘脱贫牛’。”王文刚说。

从村部到周立*家要走步,那段日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喂牛、为牛看病打针、给牛受孕,王文刚从头跟到尾。

年8月,周立*家第一批人工受孕的母牛经过天孕期终于到了要生产下犊的时候,在母牛临产的前一周,王文刚就联系好了当地兽医帮助接生。

“这只母牛当时是进行的人工受孕,它现在怀着的是‘双胞胎’,这次生产难度很大。”王文刚拿着绳子,满脸担忧地看着兽医将即将生产的母牛拴在柱子上。

眼看着兽医将小牛的腿从母牛肚子中拉了出来,王文刚赶忙上前,根据兽医的指导将绳子系在小牛的腿上,之后周立*两口子和王文刚三人一同听着兽医的口号拉着绳子往出拽小牛。

“一二、一二、一二……”

经过10分钟的努力,小牛犊成功地生产出来。

第一个牛犊生下来后不到半个小时,又生下了另外一头,两头小牛一个47斤,一个56斤,腰宽肉厚,非常健康!

周立*看着牛棚里的小牛犊,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在他的精心饲养下,如今他家的牛群已发展到5头,其中乳牛4头,养牛年收入2万元。今年又有两头母牛到秋天就要下犊了。

“养牛成功的道路上少不了王书记,多亏他从我养牛初期到现在亲力亲为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养出这群‘致富牛’!”周立*对王文刚赞不绝口。

现在,东方红村有8家贫困户养起了“脱贫牛”,全村养牛头数已达到头,年出栏商品牛80头,牛产业创收多万元。

王文刚深有感触地说:“真是当兵离不开枪,脱贫少不了牛啊!”

一晃,王文刚从国网科右前旗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工被委任到扶贫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有4年,期间他每天至少要走0步走访贫困户,仅东方红村两年下来就走了万步,换算成里程近公里,而这背后则是他所付出的真情、汗水和心血!(记者丁铭、张晟、恩浩)

编辑:张洁

1
查看完整版本: 75厘米的扶贫脚步中工网